張家口新聞網訊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這是一場必須完勝的戰役。
張家口市主城區及萬全區實施臨時管控進入第二天,如此前一日一樣,各項應對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社區成為主戰場
主戰場在社區。17日早5時30分,橋東區山語華庭小區門口,少數從事疾控、醫護等工作的居民,向門衛出示紙質工作證明后匆忙趕赴單位,此時,物業公司門衛劉建立都要上前仔細查驗。
小區大門口,擋車桿不再升降,就連空檔的地方也用木板遮擋。
劉建立值的是夜班,在門房里,兩把椅子對在一起,中間搭上一塊木板,再在木板鋪一塊褥子,就是一張床。他一夜沒合眼,眼皮困得實在打架,就在床板上躺躺,展展腰。
小區物業人員在值守。魏民攝
小區樓前停滿了私家車,一直就沒聽到發動聲響。臨時管控后,小區產生的垃圾比往日增多,同在物業公司負責垃圾清運的郝炳潤有些悔怨,因為此前一天,他少運了一車垃圾。
小區垃圾裝滿兩車才能清理完成,每天早上6時,林園路有環衛車定點收集垃圾,郝炳潤運送一車;上午8時,他再往勝利公園旁的垃圾轉運站運送一車。臨時管控首日,他的車被擋在大門外,第二車垃圾就沒運出小區。“這兩天天氣還很熱,居民在小區做核酸,或遛彎,垃圾不及時處理,味大。”郝炳潤告訴記者,他打算一會趕緊將垃圾清運出去。
一天兩輪核酸檢測
橋東區萬嘉社區在山語華庭小區一棟三層樓內。天已大亮,居民大都還沒起床,可社區工作人員早已到位。16日凌晨接到管控通知起,孫海接就一直吃住在社區。
辦公室堆放著成箱的方便面和礦泉水。“這是區工商聯慰問送來的。”孫海用熱水沖泡了一碗方便面,自臨時管控以來,他吃了四頓飯,全是這個。
辦公樓離小區一處核酸檢測點不遠,一些居民在核酸檢測時,順便從家里拿些飲料、黃瓜、西紅柿等送到社區。“不留下還不行,居民執意要我們收下這一片心意。”孫海告訴記者。
臨時管控首日,小區進行了兩輪全員核酸檢測,從早7時開始,一直持續到11時30分;晚上,因公交車和出租車停運,醫護人員來的稍晚些,從晚7時又忙到23時。醫護人員分成兩組,每組由一人負責信息錄入、一人掃碼、一人采樣。
小區有13棟樓,1228戶居民,如果按每戶3人計算,就有將近3600余人。一天兩次的工作量,讓人著實吃不消。
醫護人員在小區做核酸檢測。魏民 攝
記者問一名來自第一醫院ICU的護士:“胳膊累不累?”她回答:“習慣了。”還有一位20歲出頭的護士,上午在萬嘉社區做核酸,身上帶了一瓶水,可一直沒顧上喝,在這里檢測完后,她又轉場到東山南社區,連續工作到下午1時30分,可能是身穿厚厚的防護服,又在太陽底下曬,當完成最后一次采樣,她竟嘔吐起來。
“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離。”孫海一直忙著維持秩序,人手不夠時,他還要幫忙進行信息錄入。
月明星稀,孫海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社區,還要接聽電話,熬了兩晚,實在困不行才到三樓休息室躺一會兒。
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萬嘉社區走廊站著一位中年女子,只有社區工作人員才知道她是一名志愿者。她只告訴記者自己在市體育局工作,家住該小區,16日下午就到社區報到了,在核酸檢測點承擔信息錄入工作。17日一大早,她又來到社區,等待分配任務。
“我的丈夫和孩子在家,我也沒太多事情,就過來幫忙。”她說,像她這樣的志愿者還有不少,他們在小區的不同角落各忙各的,彼此甚至都沒見過面、說過話。
這是一場全民抗疫的決戰,誰又能置身事外、漠然置之呢?
“昨晚沒做核酸的,請9點半前到樓下做核酸。”小區不斷有人用喇叭提醒居民。17日上午7時30分,第二天的核酸檢測又開始了。(記者 魏民 張鳳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