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口新聞網訊 7月18日,在張家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橋西區2022年老舊小區部分區域綜合改造工程施工和監理項目的招標投標,采用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完成。“與過去相比,現在招標文件獲取、投標文件遞交、開標、評標等全部在網上進行,我們只需全程在網上操作即可完成,不用安排專人現場辦理,既節約了時間,又節省了人員、交通和標書制作成本。”切實感受到電子化交易帶來便利的項目實施方負責人段屹立說。
2018年,我市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在全省率先引進并正式上線全流程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隨即在電子招投標交易市場投入使用。自此,我市成為全省首個電子招投標實現全流程在線交易的城市。近幾年,經過不斷優化升級,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更加深入推進。
我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依托自行開發建設的“張家口市公共資源交易綜合信息平臺”,全面啟動了“四全四化”服務——全流程電子化、全鏈條可視化、全方位智能化、全系統一體化,切實為市場主體提供了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的優質服務。共完成全流程電子化交易項目2529個,金額308億元,其中,政府采購1598個,金額59億元;工程建設931個,金額249億元。
據市行政審批局四級調研員王俊杰介紹,全流程電子化交易聚焦營商環境,是在電子化交易基礎上融入了“不見面開標”全程現場直播、實時語音等功能,增加了電子保函、數字證書互聯互通、交易檔案電子化管理等應用,進一步減少了市場主體成本支出,減輕了企業負擔。全鏈條可視化聚焦陽光交易,針對電子化交易中交易進度難看清、數據分散難集中等問題,創新打造了“晶項鏈”可視化功能,將交易環節透明化展示,也實現了對評標(評審)過程的現場和遠程監督。全方位智能化聚焦防控廉政風險,推進大數據分析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把智管、智評、智匯嵌入到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智能化為監督方提供智能研判和快速預警,同時結合專家方智能輔助評標和“暗標”評審,真正做到評標者不知情、知情者不評標,實現評標的公平與公正。
目前,我市已全面實行“一張網”覆蓋全市平臺,“一套標準”規范交易服務,“一個步調”抓好內控管理,實現了市縣(區)一體化。(記者 李麗華 通訊員 武劍 王世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