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日前,《張家口市生態環境系統全面融入全力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正式出臺。 《意見》 提出, 張家口市將立足新發展階段, 完整、 準確、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 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既要保護生態環境又要保護合法生產力, 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為支撐, 全面融入、 全力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把生態興市、 生態強市的路子走寬走實。 下一步, 全市將如何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就此,記者采訪了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
問: 既要高水平保護生態環境,又要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工作中將采取哪些舉措統籌推進?
答: 在具體工作中, 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全力保障建設項目加快落地, 主要包括強化 “三線一單成果” 應用, 適時組織開展“三線一單”成果更新調整;各分局充分利用 “三線一單” 成果和規劃環評結論, 對擬落地項目進行宏觀分析, 形成初步可行性結論, 為項目順利引進提供成果支撐;優化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流程,精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審核程序, 各分局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材料初審, 向市局提交評審申請。市局接到申請后5個工作日內完成材料審核、 現場踏勘等審查環節,12個工作日內組織專家完成評審; 將評審時間由原受理申請后30個工作日縮減為20個工作日; 強化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保障, 嚴格落實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 依法依規合理配給污染物總量指標, 各分局對建設項目總量指標進行初審, 建立完善調劑機制, 推進協調解決重點關鍵項目總量指標。實行不見面審核確認,實現企業全過程 “跑一次”。
問: 監管方式決定生態保護工作水平,下一步將怎樣優化監督方式?
答: 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對標先進提升工作水平, 重點圍繞空氣、水、土壤環境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深入分析根源, 對標先進地區經驗, 精準制定政策, 有針對性地治理提升, 杜絕 “大水漫灌” “一刀切”,全面助力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在強化項目謀劃和審核幫扶方面,瞄準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督促協助建設單位謀劃質量高、有一定體量、 符合國家政策方向要求、 符合治污減污工作重點的項目。 加大國家和省專項、橫向生態補償、地方債券等資金的跑辦力度,推進項目落地實施。
在統籌排污許可證前核查和證后監管方面, 組織排污許可證前現場核查工作, 負責金屬表面處理、鋼壓延加工、煉焦等12個重點行業企業的證前現場核查工作。 針對建立管理臺賬、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容易忽略的事項以及新要求納入許可證內容等情況, 幫助企業做到按證排污。 同時, 合理確定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和依法披露企業名單,結合國家、省相關要求, 及時掌握企業實際生產狀況和污染物排放情況, 持續提高納入企業的合理性, 定時公示、公告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和環境信息依法披露企業名單;
在深化正面清單和績效分級管理方面, 建立正面清單動態管理制度, 規范差異化管控措施,進一步擴大正面清單納入范圍和數量, 為正面清單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全力幫扶重點行業實施治理設施優化提升, 深入開展“升A晉B” 行動, 提升績效水平,建設標桿企業。
在科學應對不利氣象條件方面, 堅持與氣象部門每日空氣質量聯合會商制度, 研判預測不利氣象條件下的污染趨勢, 提前發布預警, 針對不同季節、 時段、特征污染物等具體情況, 結合排放強度、治理水平等因素, 制定科學、精準、差異化的管控措施。
在優化機動車排放監管方面,加強對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管理,建立以遠程網絡巡查、大數據篩查等為主的非現場監管模式, 精準打擊弄虛作假行為。 運用移動源遙感、黑煙抓拍、門禁監控等措施, 強化重型柴油貨車管控。對于非違法問題, 電話或函件通知限期整改。
在助力企業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方面, 強化清潔生產審核的剛性約束, 健全清潔生產審核與排污許可的聯動機制,依法對鋼鐵、煤電、焦化、水泥、陶瓷等行業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在提升危廢經營許可服務效能方面, 推動危險廢物管理審批改革, 危廢經營許可證進入市民中心預約辦理,推行 “前期介入+限時辦結、互聯網申報+不見面審批” 的危廢經營許可證審批服務措施。
在提升第三方環評和監測機構業務水平方面, 定期對環評單位進行現場檢查和環評文件質量核查, 嚴厲查處誠信檔案造假和環評工程師 “掛靠” 等違規行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和各級政府職能部門。
在持續強化信訪舉報依法處理方面, 加大對涉及營商環境信訪舉報監督檢查力度, 持續做好對已化解信訪事項 “回頭看”,防止回流反彈。 建立 “接訴即辦”機制, 屬于本系統本部門職責的一般問題, 當即受理, 辦理時限由原有的15日縮短為7日, 及時回應群眾訴求。
問: 生態環境執法能力關系到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如何提升執法能力和水平?
答: 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嚴控現場執法檢查, 嚴格限制現場檢查啟動條件, 主要通過四種方式開展現場執法:通過 “雙隨機、一公開” 開展日常執法檢查; 對在線監控、分表計電等 “非現場”手段發現問題, 以及信訪舉報(輿情)、網格上報等線索開展現場核查;聚焦重點問題、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開展專項執法;督促問題解決,開展整改復查;強化非現場執法監管,推進非現場監管執法改革,建立在線數據和視頻監測監控體系,構建市縣貫通、一體化、全天候線上執法平臺。 利用在線監測、遠程執法、無人機飛檢等非現場執法手段,避免重復多次現場檢查,建立 “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的非現場監管模式;實行精準實施處罰,明確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免罰情形,嚴格落實自由裁量權裁量標準,對管理性問題或可能出現的環境違法行為時及時現場或下達提示函進行提示,督促整改。確保同一時期、同一類型案件實施無差別執法、同標準處罰。
問: 綠色低碳是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 如何發揮生態環境系統的工作職能, 做好綠色低碳文章?
答: 市生態環境局將積極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進一步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 建立市級排污權政府儲備, 實現排污權科學有效配置, 保障建設項目落地實施。 完善排污權市場交易機制,建立企業與企業、 政府與企業之間科學規范的交易市場, 激發企業自主減排的內生動力。 開展排污權抵押貸款、租賃等試點工作;推進市場主體綠色低碳協同發展機制, 建立健全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編制可再生能源電力降碳產品項目方法學, 先行先試開發 “綠電” 降碳產品, 加快實現市場化交易, 促進企業低成本完成碳減排和履約清繳任務。 建立全市碳管理數據庫, 加強碳排放管理創新實踐, 推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持續推進橫向生態補償, 積極配合推動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的續簽, 推進實施潮白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項目, 持續改善密云水庫水環境質量。 推動建立永定河流域官廳水庫上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進實施永定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項目, 持續提升官廳水庫水環境質量。(記者 陰英 通訊員 郭靜嫻)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