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他熱心公益事業,在傳承紅色基因、 樹立優良家風等工作中發揮余熱;他持續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30余年,義務清掃山路24載,為關心下一代教育活動支出多達40余萬元;他先后榮獲 “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多項榮譽。
他就是有著 68 年黨齡的趙柱國,橋東區委老干部局第一離退休黨支部黨員。
退休不“褪色”
初心不停歇
“1998 年,我為了鍛煉身體,開始爬山。上山的時候看到山路臟亂, 地上到處是石頭, 經常有人滑倒摔跤。 ”趙柱國說,退休后的他到魚兒山的發現,讓他生出了整治山路的想法。 他開始每天用手捧上土把路上坑洼的地方墊平, 遇到石頭就隨手撿起來, 后來又買了鐵鍬和掃帚,帶上垃圾袋,開始了每天清掃。
在海拔 1243.5 米的山上,趙柱國一干就是24年。無論春夏秋冬,每天凌晨四點多鐘, 就上山清掃垃圾、 平整路面、 排除危石、清理塌方、維護臺階、護林護路、 用石塊圍圈樹坑、雨后清除泥石、雪后掃雪除冰……24年來,他用壞了5把鐵锨, 磨平了百余把掃帚, 磨破的手套更是不計其數。
在日復一日堅持不懈的努力下, 魚兒山山路逐漸干凈平坦。山路好走了,而趙柱國也成了魚兒山上的“明星”,幾乎所有的山友都認識他, 甚至還有外地來張的小學生與他偶遇后激動的合影留念。 他用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成為了市民學習的榜樣。
離崗不離黨
力行育新人
“愛國愛黨, 聽黨召喚;愛崗敬業,不圖名利;吃苦耐勞,勤儉節約;嚴以律己, 待人忠厚; 助人為樂,樂于奉獻。 ”這是我們全家引以為傲的家訓。
2009 年,一生從事教育工作的老伴因病離他而去。他含淚在日記中寫道:“老伴殿榮做教育一生,多年校外輔導又擔起, 而今與世長辭離我去, 培養后代重擔我挑起。 ”從此,趙柱國就全身心傾注到了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培養上,特別在革命傳統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工作中更是用心。
2009 年以來,趙柱國參與創建了 57 支以英烈英模和英雄群體命名的英雄團隊,共青團“白求恩支部”“葉挺支部” 及少先隊“毛岸英中隊”“馬本齋中隊” 等, 先后被張家口市32所大、中、小學的50多支英雄團隊聘為校外輔導員,到91所學校為青少年作了400多場愛國主義報告,受教育青少年達20余萬人次。
奉獻終不悔
朝夕為人民
趙柱國不忘初心的奉獻精神體現在幾十年如一日地為人民服務中, 他用一言一行感動著周圍的人。
在長期從事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實踐中, 他始終堅持不懈為學校、 為輔導員、為學生服務,自費制作活動道具、圖板,他將自己珍藏的各種寶貴資料物件如光盤、照片、重大紀念日的 16 套紀念章等物品贈送學校; 給近百所學校送去 《永遠跟黨走》 圖書1000 余冊、《張家口軍事文化》 叢書 95 套計 285冊; 給全市部分學校訂閱優秀德育期刊《下一代》或《祖國》雜志,并將每月每期雜志以最快的速度分送到5區35所學?!?/p>
“我要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永遠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边@是趙柱國的人生信條, 也是他在當好人民勤務員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的人生態度, 他用一生的實踐,詮釋了新時代共產黨人奉獻精神的真諦。 ?。ㄓ浾?宋錦豐 通訊員 劉煥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