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親友騙走5萬元、以中獎為噱頭騙走5000元、網絡交友險些匯款5萬元……當前,伴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日益普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呈多發態勢。其中,老年人對于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夠、防范意識較弱,成為了詐騙分子的重點對象。記者從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了解到,針對老年人,常見的有冒充親友、銷售保健品、中獎為噱頭、老年人交友等詐騙方式,提醒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要提高警惕,以防被騙。
冒充親友詐騙

民警到社區開展反詐騙知識講座。
今年一月份,市民王某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來電。對方自稱是王某孫子學校的老師,這名“老師”告訴王某,他的孫子在學校打架把人打傷,對方要求索賠5萬元,否則將起訴。一聽說孫子打架,王某一下就慌了神,當時王某只想著怎么解決此事,并沒有懷疑事情的真假,也沒有聯系學校核實情況。當時王某害怕孫子被起訴,用最短的時間湊齊了5萬元,在這名“老師”的指導下,將錢轉賬給對方指定賬戶。待孫子回到家時,才發現并無此事,最終選擇報警。
記者從我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了解到,騙子針對老年人,有很多冒充身份的詐騙案,其中冒充親友詐騙、冒充客服詐騙、冒充熟人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居多。據民警介紹,不法分子謊稱幫忙轉款、朋友出事、上培訓課、隨禮等,引誘當事人將錢轉賬至嫌疑人賬戶。警方提醒:匯款前一定要通過電話或者見面等方式核實對方的身份。謹記不透露、不輕信、不轉賬,謹防電信網絡詐騙。
銷售保健品詐騙

民警給居民們講解常見詐騙手段。
今年三月份,劉某家樓下超市聯合某保健品公司開展了免費送雞蛋活動。想要免費領取雞蛋,需要按要求填寫個人資料進行登記。為了領取免費的雞蛋,劉某填寫了個人資料。沒過幾天,劉某就接到了一個陌生女子的來電,對方先是對劉某噓寒問暖一番,隨后便開始推銷保健品。一些降血壓、降血脂、對胃好、對腎好等之類的產品,讓劉某了解。過段時間,這名陌生女子還來到劉某家,幫忙掃地、拖地、洗衣,用親情牌的模式,目的是為了讓劉某購買保健品。直到劉某的女兒回家發現后,才阻止了這場騙局。
在此,民警提醒老年人,面對以打親情牌的方式,銷售 “養老產品”,一定要提高警惕,要與子女親屬多商量多考慮,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中獎為噱頭詐騙

民警給居民們發放反詐知識宣傳單。
今年二月份,李某收到了一條短信,短信的內容大概為李某中獎5萬元,只要按要求填寫資料便可領取獎金。收到“中獎”短信,李某很是激動,便點擊短信中附帶的網站鏈接進行填寫。提交資料后,不一會兒,李某就接到了電話,對方說他已經申請成功,只要繳納部分稅款就能領取到獎金了。在對方的花言巧語下,李某信以為真,當時就給對方轉賬5000元,之后才發現被騙。
民警介紹,中獎詐騙主要通過信息群發,犯罪分子利用互聯網軟件群發虛假中獎信息或者郵件,受害人一旦聯系兌獎,犯罪分子就以繳納個人所得稅、公證費、轉賬手續費等名目要求受害人匯錢。在此提醒老年人要注意增強防范詐騙意識,收到類似中獎信息時不要輕信,不要貪圖意外之財,以免上當受騙。
老年人交友詐騙

公園里開展的反詐騙知識宣傳活動。
今年年初,有個陌生人添加了趙女士的微信,一來二去兩人聊成了網友。對方號稱資產雄厚,說現居住在國外,過了一段時間,兩人聊的非常合拍,這名網友向趙女士表達了“愛意”。過了一段時間,這名網友和趙女士說想要回國和趙女士一起生活,先要把在國外的一些值錢的東西郵寄給趙女士。在郵寄過程中,需要繳納5萬元稅款,趙女士便按著網友提供的銀行卡賬號去銀行柜臺匯款。銀行工作人員詢問給誰匯款,對方是自己的什么人, 趙女士支支吾吾說不清,銀行工作人員感覺趙女士可能被騙了,便以系統出故障為由趕緊報警,民警趕到后阻止了轉賬。
據民警介紹,如今很多老年人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有的老人感覺在網上遇到了知己,交友也可能升級為“黃昏戀”。在此,民警提醒,虛擬世界真假難辨,老年人網絡交友要更加謹慎,不要隨意添加陌生人的好友申請。遇到聊得來的好友,只要涉及錢款,一定要多和子女親友商量,千萬別因為和網友談得來就麻痹大意。(記者 呂慧 通訊員 田春雷)
【鏈接】防騙攻略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閉塞、渴望健康、認知較弱的特點,騙取老年人錢財。作為老年人,如何防詐騙呢?對此,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民警總結出如下防騙攻略。
1、不要貪小便宜
面對形形色色的騙術,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貪圖小利,不輕信他人,牢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錢賺大錢”“吃小虧賺大便宜”“不勞而獲”的念頭,要看好自己的錢袋子,只要涉及錢款,一定要多個心眼,不能輕易將自己的錢拿出來。
2、提高法治意識
老年人平時要多關注新聞媒體、社區宣傳欄、街頭反詐標語等,了解當前多發的各類詐騙手段,提高警惕,加強對詐騙伎倆的識別能力。
3、端正保健理念
老年人要從正規的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常識,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醫,不輕信所謂的特效藥、神藥、進口藥,以防陷入“養老產品”的騙局。
4、樹立安全思維
老年人要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個人信息,如本人證件號碼、各種與身份信息或銀行卡綁定的賬號、密碼等,不向他人透露,并盡量避免通過公共網絡環境使用金融服務。
5、警惕上門推銷
由于老年人獨自在家時間居多,日常應多與鄰居打交道,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經常觀望、敲門等情況,必要時可撥打110報警。對上門維修、送貨、送禮物等身份不能確定的人員,老年人盡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6、保持警戒心理
有些騙子常常主動與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時表現得很熱情,此時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別提醒老年人,千萬不要和“陌生人”過于接近,以免上當受騙。另外,獨自外出時不帶貴重物品和首飾。
7、不要輕易匯款
凡是要匯款的時候,不要相信騙子那些“不要告訴任何人”的鬼話,自己拿不定主意時,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過的鄰居和朋友,向他們征求意見,商量對策,必要時要及時報警。
8、警惕各種“講座”
不要參加所謂公司提供的講座、免費旅游、免費茶話會、免費參觀公司經營等活動,不要盲目相信高額回報的宣傳和所謂“公司實力”,防止一葉障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