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深入貫徹實施《河北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規范電動自行車登記和道路通行管理,省公安交管部門于6月中旬至10月31日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電動自行車突出交通違法整治行動。記者從張家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了解到,張家口市已于5月初便啟動了電動自行車“一盔一牌”專項整治行動。經過一個月的廣泛宣傳引導,目前已進入違法整治攻堅期。
嚴管嚴治交通違法行為
6月以來,為確保“一盔一牌”專項整治行動取得實效,張家口市交警部門對本地駕乘電動自行車不佩戴安全頭盔、闖紅燈、逆行、隨意變道等交通違法行為易發多發點段進行分析研判,并深入梳理去年以來涉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規律特征后,將全市主干道路主要路口、校園周邊及主城區52個固定交通崗等作為整治重點。行動堅持以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固定設卡與流動巡邏相結合,專項整治與綜合治理相結合的方式,嚴查電動自行車各類交通違法行為,促使駕乘人員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切實提升頭盔佩戴率。

圖為交警教授如何正確佩戴安全頭盔。
據了解,對于第一次違法被查處且沒有上牌的,交警將要求其出示車輛來歷證明,查驗身份證,并對不佩戴安全頭盔等違法行為進行教育后,將身份信息錄入警務通系統以作警告;對于已上牌被查處的,第一次以批評教育為主,第二次將視情節處以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督促其提升自覺守法意識。
同時,張家口市交警部門積極推進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工作,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按照“全面覆蓋、就近辦理”原則,在車輛管理所、公安派出所、郵政、銀行、保險、電動自行車銷售店等場所廣泛設立登記服務站點,方便群眾就近快捷辦理。不久前,市交警部門又公布了第三批次137個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網點,其中主城區40個,其它各區縣97個。
提前部署營造良好氛圍
近些年,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電動自行車為市民出行帶來便利。然而電動自行車速度較快、車況良莠不齊,加之有些非標電動自行車技術參數已接近或達到電動摩托車的標準,而且駕駛人無需經過專門的駕駛技能培訓,也無需考試領取駕照,造成交通違法行為凸顯,交通事故時有發生。《河北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的呼之欲出,使市交警部門以此為抓手,制定電動自行車“一盔一牌” 專項整治行動,聚焦我市交通秩序管理中的薄弱環節。
市交警部門專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并按照“宣傳先行,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思路,將整治行動分為宣傳引導、集中整治、鞏固提升三個階段。

圖為全市第一張電動自行車牌照。
4月下旬,市交警部門提前預熱,專門召開“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新聞發布會,著重對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詳細解讀。5月1日,《河北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當天,隨著我市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工作正式啟動,也拉開了“一盔一牌” 專項整治行動的帷幕。交警部門聯合保險、郵政、銀行等相關合作單位舉辦了電動自行車登記發牌啟動儀式,活動現場公布了主城區首批20個登記上牌辦理網點,“冀G000001”車牌也隨之產生。上牌首日,全市573輛電動自行車成功領到“身份證”。
多措并舉掀起宣傳熱潮
5月以來,為確保“一盔一牌”行動有序推進,市交警部門還開展“五進”活動,深入企業、農村、學校、社區、家庭,通過面對面培訓外賣“騎手”、 借助農村廣播宣講、上一堂交通安全教育課以及設置宣傳展板、發放宣傳頁等形式,讓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和登記規定深入人心。
此外,市交警部門以路面為宣傳陣地,在轄區主要路段及固定交通崗等人流密集地點,在巡邏執勤、維護交通秩序、糾正交通違法行為的過程中,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面對面宣講、現場答疑等方式,廣泛宣傳不佩戴安全頭盔、違法載人、不按照規定安裝車牌等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把宣傳教育延伸到執勤執法全過程。
同時,市交警部門要求電動自行車銷售店負責人加強內部管理,推進行業示范引領,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并發出倡議書,呼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應將“一盔一牌”安全守護行動納入單位安全管理工作。干部職工應以身作則,示范引領,帶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共同參與到行動中來,讓安全文明出行伴隨每一個人。
按照行動部署,6月至10月底為集中整治階段。在齊抓共管下,實現城市道路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率達到75%以上,“一盔一牌” 專項整治行動取得階段性進展。
相關鏈接:
如何正確挑選頭盔?
一般安全頭盔可分為四種,分別是全盔、四分之三盔、揭面盔和半盔。全盔能夠很好地保護包括下巴在內的頭部所有部位;四分之三盔能保護到頭部的四分之三處,具有很好的透氣性。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選擇哪種頭盔,一定要購買符合相關標準的合格產品。頭盔大小要適合佩戴者頭圍,最好具有夜間反光或警示標志,佩戴時要保持良好視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