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河北省委十屆三次全會指出,積極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張家口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指出,要堅定不移推進“首都兩區”建設,鞏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積極構建復合生態系統,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把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路子走實走寬。
山美源于綠,綠景出于林。
西起張家口尚義縣大青山、東至沽源閃電河水庫的草原天路,貫穿整個塞北林場工程區,一座座山、一條條溝,昔日的不毛之地披上了綠色衣衫。二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塞北林場廣大干部職工充分發揚“綠了荒山白了頭”精神,完成了170萬畝人工造林任務,不僅為北京阻擋了風沙、涵養了水源,還有效帶動了當地生態環境改善和群眾就業增收。
塞北林場的建設發展是我市推進“首都兩區”建設的剪影與寫照。綠色,正成為張家口最厚實、最亮麗的底色。
“首都兩區”建設成效斐然
如果把“首都兩區”建設比作一把傘,那森林就是傘骨,草原及濕地就是傘屏。
近年來,張家口市持續提升造林綠化水平,不斷筑牢“首都兩區”傘骨。截至目前,森林面積達2759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0%,超出全國平均水平近二十六個百分點,基本形成了以沿冀蒙邊界防風阻沙防護林、沿壩水源涵養防護林、農田牧場防護林網、沿河沿路防護林、淺山丘陵水保經濟林及深山區水源涵養防護林等為骨干的生態防護體系框架。
“首都兩區”傘屏同樣日漸穩固。近年來,張家口市持續強化草原治理力度,把退化草地治理與草原公園建設相結合,夯實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生態基礎,在壩上地區掛牌建設了10個市級草原公園。在壩上地區啟動實施了180萬畝休耕種草項目,實際完成流轉耕地面積181.42萬畝,與君樂寶、草都等40多家草牧業、藥業公司合作,大力發展草產業,開創生態改善、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多贏局面。
張家口市不斷加大濕地保護修復力度,濕地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拔覀兝?00萬元中央財政林業改革發展資金,重點推進了沽源閃電河、張北黃蓋淖、康保康巴諾爾濕地保護修復項目。目前,沽源閃電河和張北黃蓋淖濕地保護修復項目已完工,康??蛋椭Z爾濕地保護修復項目預計年底完工。如今,我市濕地公園總面積、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市濕地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中心主任王樹凱告訴記者。
通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張家口市“首都兩區”建設成效斐然,已邁入全面鞏固提升新階段。
走好“生態興市、生態強市”之路
入冬后,沽源庫倫淖爾湖冰封一片,庫倫淖爾漁獵文化節已舉辦了四屆,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參觀體驗。
作為京津重要水源地,沽源山清水秀、林草豐茂,被譽為“天然氧吧”,該縣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文體旅游產業,促進當地農民增收,獲得實惠的當地人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體會更加深刻。
水資源保護與修復在“首都兩區”建設中至關重要。張家口市水務局局長張永波說:“我們要通過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推動我市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張永波表示,水利系統將全力推進主城區地表水廠、烏拉哈達水庫、石湖水庫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立足“首都兩區”地位,強化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做實做細河湖管理工作,嚴厲打擊河道非法采砂,著力推進河湖生態修復,一體推進全市水生態水環境持續向好。
綠色生態是張家口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武云峰表示,今后一段時期,全市林草工作重點是高質量完成造林綠化、草原治理、濕地保護修復各項任務,全面加強森林資源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積極探索生態價值實現路徑,依托豐富的自然保護地資源,大力推進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產業;鞏固發展杏扁等傳統優勢經濟林,發展壯大枸杞、榛子、玫瑰等特色經濟林,不斷壯大綠色富民產業;加快推進森林碳匯開發進度,積極對接意向公司,力爭盡快達成河北首單碳匯簽約項目。
夯實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
張家口市兩區辦綜合一處負責人王旭升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為全市推進“首都兩區”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根本遵循,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高標準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建設和修復工程,繼續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增綠、凈土”四大行動。
實施“藍天行動”,嚴格落實大氣污染治理十條措施,鞏固提升農村“雙代”成果,深入開展燃煤、燃氣、燃油和生物質鍋爐治理“回頭看”,推進焦化、燃煤電廠等重點行業全面超低排放改造,鞏固“散亂污”企業整治成果,加強建筑施工等揚塵精細化管控,深化燃煤、揚塵、工業企業、交通運輸、秸稈焚燒等污染源治理,確保P M2.5年均濃度穩定改善。
實施“碧水行動”,持續實施洋河、桑干河、清水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加快推進云州水庫及上游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項目;深入開展水污染防治,嚴格高耗水工業企業用水管控,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統籌推進水土保持、地下水超采等生態工程;建設水質預警智慧系統,加強出入境河流斷面監測和上下游聯防聯治,確保出境斷面水質優良比率穩定在100%。
實施“增綠行動”,鞏固造林綠化成果,實施張家口市燕山、太行山、壩上地區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強化草原保護修復,有序推進草原公園和現代草牧業發展示范區(牧場)建設;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地下水壓采、濕地保護修復、空中云水資源利用等方式,逐步提升濕地生態系統功能。
實施“凈土行動”,實施城鄉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嚴格控制礦產資源開發,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確保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
新時代,新征程,一個天藍、水清、城綠的張家口正款款走來。(記者 魏民 通訊員 蔣俊超 趙金龍 梁志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