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
深學細悟、篤行實干。當前,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撲下身子抓落實,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今日,張家口日報推出專題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張家口市部分鄉鎮黨員干部,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信心、奮發有為,用奮斗繪就鄉村振興好風景,在張垣大地上書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答卷的昂揚風貌和實際行動。
■崇禮區白旗鄉黨委書記王文彪
農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加速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讓我深受鼓舞”。作為一名基層干部,白旗鄉黨委書記王文彪表示,將立足既有資源,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模式,帶動大家共同富裕。”
作為崇禮區的“近郊”,白旗鄉緊緊圍繞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借勢冬奧帶動效應,發揮地理位置優勢,持續用力抓招商、上項目,采取“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農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打造“2+8”鄉村振興示范區。
王文彪介紹,“2+8”鄉村振興示范區是指以上窩鋪村、甘雨溝村2個基礎條件較好的村莊為項目核心區,輻射帶動242省道、335國道沿線8個村莊連片發展。其中核心區構建“一座莊園、五片涼田、一個加工園、一條秀帶、一張綠道網”項目體系,以冷涼蔬菜、糧食、花卉種植為核心,通過構建“上糧、下菜、花鑲嵌”田塊結構,采用“露地+冷棚+暖棚+科技”相結合的方式,大力發展高效、科技、品牌農業,創意開發農業體驗、科普研學以及大地景觀。力爭通過3-5年時間,以核心區為引爆,輻射帶動形成集聚效應,打造集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產業發展新模式,為推動崇禮從單一冰雪發展向“冰雪產業+文化旅游+鄉村振興”轉變貢獻白旗力量。(記者 吳建巍)
■沽源縣白土窯鄉黨委書記馬興華
為端穩中國飯碗持續貢獻“藜麥之鄉”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沽源縣白土窯鄉黨委書記馬興華說,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報告強調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
馬興華介紹,過去十年,白土窯鄉深耕藜麥產業,藜麥種植面積達1.08萬畝,畝產350斤,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黨建+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帶動3000多戶群眾穩定增收。藜麥產業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如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馬興華表示,白土窯鄉黨委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優化藜麥產業結構、擴大產業規模,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本。計劃于2025年實現全鄉種植藜麥兩萬畝,形成“一街二室三驛站四基地五中心”的藜麥產業發展格局,“一街”即藜麥小鎮一條街;“二室”即藜麥專家工作室、種植技術推廣室;“三驛站”即藜麥農資服務站、藜麥機械服務站、藜麥務工服務站;“四基地”即藜麥種植基地、藜麥育種基地、藜麥加工基地、藜麥科研基地;“五中心”即種植技術培訓中心、藜麥產業展示中心、藜麥銷售服務中心、藜麥文創推廣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相信通過不懈奮斗,白土窯鄉將成為藜麥產業發展新高地,名副其實的“藜麥之鄉”,為確保中國人民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貢獻力量。(記者 王映華 通訊員 梁志剛 周昊華)
■沽源縣小河子鄉黨委書記贠占義
讓鄉村宜居宜業更宜游
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沽源縣小河子鄉黨委書記贠占義對報告中提出的“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等內容感觸頗深。
“我們將踔厲奮發,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把村莊規劃與產業發展、鄉村旅游相結合,從產業升級和搶抓冬奧‘紅利’兩方面入手,讓鄉村宜居宜業更宜游。”贠占義興奮地說。
贠占義談到,小河子鄉將以科技含量高、綠色動能強、產出效益大的新能源、生態旅游、特色農牧等“引力”型項目為抓手,形成致富增收、持續發展的長期效應。目前,休閑農莊、雪鄉人家和康養中心項目正在籌劃中。全鄉將以冰雪健身,民俗體驗,制作冰雕、雪雕等特色的冰雪景觀,帶火“冰雪經濟”,從而實現“春聽候鳥聲、夏賞草原路、秋觀豐碩果、冬享冰雪景”的四季美景。高標準建設集休閑旅游、康養民宿、垂釣采摘等為一體的旅居康養中心,預計每年可吸引游客2.5萬人,帶動村集體增收50萬元,人均增加2000元就業崗位收入,推動產業功能從“吃農家飯、摘農家果”向“休閑康養、旅居度假”等綜合化、片區化發展。(記者 趙婧男)
■懷來縣東花園鎮黨委書記侯建偉
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學習報告后我感到信心更足了!”近日,在認真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懷來縣東花園鎮黨委書記侯建偉激動地告訴記者,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未來可期!
侯建偉表示,針對當前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需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短板,推進城鄉一體化,構建全域聯動并進新格局,使農村真正成為產業興、生態優、鄉風美、生活富的幸福家園。
談及如何結合實際全面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侯建偉告訴記者,東花園鎮將進一步依托緊鄰北京的區位優勢,深挖大數據產業、高鐵經濟、長城文化、酒莊文旅等資源,將全鎮劃分為高鐵新城、項目開發、長城文旅、規模種植、設施農業等5個發展區域,以鎮域項目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帶動羊兒嶺、三泉井、陳家堡等村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同時,將及時了解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和推進情況,優先解決鄉村振興工作中存在的難題,為推動鄉村振興在土地、資金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記者 岳志強)
■張北縣二臺鎮黨委書記程大海
“旱碼頭”托起大物流
“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屋建瓴、總攬全局,催人奮進。構建新發展格局,潛力后勁在‘三農’,迫切需要擴大農村需求,暢通城鄉經濟循環。”二臺鎮黨委書記程大海表示,二臺鎮將堅決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勇擔使命,砥礪奮進。
二臺鎮區位優勢獨特,被稱為張北的北大門。207國道、張石高速貫穿全境,全鎮轄29個行政村,鎮域面積達到318.7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15萬畝,規模化養殖場9處。
程大海談到,作為以農牧業為主導產業的鄉鎮,二臺鎮將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抓牢產業帶動牛鼻子,繼續把產業發展作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擴大特色種植產業規模,明年計劃擴展藜麥種植面積1000畝,進一步發揮好藜麥加工廠作用。突出區位優勢引項目,立足二臺鎮是張北縣“旱碼頭”的區位優勢,計劃在明年整合現有中小物流集散點,建設占地400畝的物流園區一處,吸納農產品、飼料、建材等攤點入駐,帶動鎮域經濟發展。堅持黨建主線促發展,以黨建促鄉村振興,以黨建帶動鄉村治理,著力提升黨員干部素質,進一步豐富“學、促、督、責”四重機制,激發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記者 宋維根 通訊員 戴汶沅)
■尚義縣甲石河鄉黨委書記李貴軍
打好“鄉情牌”賦能鄉村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尚義縣甲石河鄉黨委書記李貴軍在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倍感振奮、倍增干勁。他表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鄉村振興為第一要務,打好“鄉情牌”,吸引人才,發展產業,帶領更多村民共享發展果實。
下一步如何發展?李貴軍談到,甲石河鄉將繼續大力實施“引雁回巢”工程,吸引更多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合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利用休耕種草土地資源,在現有玫瑰、芍藥特色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擴大芍藥種植規模,發展中藥材加工業,建設玫瑰、芍藥、大果沙棘觀光農業體驗基地;以“旅游+”為引擎,依托草原天路西線、明長城和魚兒山的資源優勢,建設“魚兒山、明長城風景——羚角溝越野公園——玫瑰、芍藥、大果沙棘觀光彩摘”線路,著力打造花卉觀賞旅游休閑度假區,形成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深度融合。(記者 李穎 通訊員 史惠英)
■蔚縣下宮村鄉黨委書記沈飛
讓鄉村成為農民幸福家園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讓我們備受鼓舞。”蔚縣下宮村鄉黨委書記沈飛說。
近年來,下宮村鄉立足河川區、深山區、林果帶的自然優勢,穩步推進煙葉、蔬菜、貢米、中藥材、林果、民宿旅居六大基地建設,促進優勢特色產業全面發展;在河川區以218鄉道、長城路沿線村莊和蘇四堡村為重點發展煙葉和蔬菜產業;南部深山區發展旅游和中藥材產業,在10個光伏重點村發展特色能源產業;翠屏山北麓交匯帶以浮圖、南馬莊、上宮村、東莊頭、西莊頭村為重點發展林果、貢米產業;以S246省道連接線建設為契機,拓展發展理念,突出區位、生態優勢,依托玉泉書院、石門古道等資源,打造休閑觀光農業、特色采摘農業。
如何立足優勢推進鄉村振興?沈飛表示,下一步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在發展農村特色產業上下功夫,深挖本地資源優勢,當好鄉村振興的領頭雁,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鄉村成為農民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這片熱土上落地生根。(記者 孫曉亮 通訊員 張旭)
■赤城縣云州鄉黨委書記靳卓佳
錨定生態產業建設不放松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赤城縣云州鄉黨委書記靳卓佳特別關注報告中關于鄉村振興的內容,他表示,云州鄉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抓實抓好,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基層干部身處鄉村振興發展第一線,是黨和國家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窗戶,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堅力量。對于云州鄉下一步發展謀劃,靳卓佳思路清晰。
他表示,立足“首都兩區”建設定位,云州鄉將圍繞境內旅游資源,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謀劃修建貓峪村至冰山梁旅游環線道路,充分發揮冰山梁旅游資源帶動作用,實現旅游周邊產業發展。力促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政府統一流轉水庫周邊一級保護區內耕地1200畝,二級保護區內及水庫上下游河道兩側耕地禁用農藥化肥,推廣使用有機肥,實現人工除草;積極探索循環農業發展路徑,將圈舍養殖牲畜糞便加工成有機肥,利用保護區內耕地種植青貯作物,再將青貯作物用于圈舍養殖;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擬引進上海綠巨人能源有限公司,在西溝窯、后溝窯等村建設光伏電站項目。(記者 宋錦豐)
■尚義縣七甲鄉黨委書記張瑞
培育壯大優勢產業推動農牧業融合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讓尚義縣七甲鄉黨委書記張瑞更增強了持續推動鄉鎮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他表示,七甲鄉黨員干部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按照縣委提出的加快建設“中部特色產業園區”規劃目標,謀劃“南瓜、北雞、東菜、西薯、中商貿”產業布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做好現代特色農業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張瑞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七甲鄉將繼續積極探索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進蔬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優質贏市場、求高效。依托浩豐農業現代園區,主打“桃太郎”優質品種西紅柿等農特產品,依托網絡平臺進行全國銷售,讓農民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引導京津果業率先開展農業技術創新,從南瓜苗“嫁接式”育苗到技術人員“保姆式”服務,再到全過程管理,實現種植效益最大化;重點打造甘美等6個西瓜高端品牌;積極探索兩季種植轉型升級之路,努力實現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變。延長產業鏈條,加快謀劃建設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引資新建凈菜加工廠、飼料加工廠、有機肥料加工廠,推動農業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農牧業融合發展。(記者 魏民)
■康保縣閆油坊鄉黨委書記楊海
聚力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更加堅定了我們謀發展、興產業、促振興的信心和決心。”康保縣閆油坊鄉黨委書記楊海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倍感振奮,“鄉村振興,產業為先。全鄉將立足資源稟賦,持續強化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跑出產業振興‘加速度’。”
楊海表示,閆油坊鄉將轉型升級現代特色農牧產業,融合發展小雜糧種植、蔬菜栽培、畜牧集中養殖和農牧產品初深加工產業,同時在新開通的省道302線沿線發展壯大馬鈴薯種植和儲輸產業,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鞏固提升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產業,在拓展4.2萬畝壩上道地中藥材種植規模基礎上,加快中藥材產業化基地建設,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穩崗就業渠道,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開發拓展新型能源產業,致力推進華能100兆瓦光伏電站、中智天工250兆瓦風力發電和占地200多畝的制氫項目,及部分村莊屋頂光伏項目,推動新能源產業集群式發展;做實培強全域生態文旅產業,建成集文化體育、生態康養、休閑旅游于一體的“打卡”地;創新培樹鄉村振興產業區,產業區以華能新能源、潤達順元壩上道地中藥材種植鄉村振興示范園區、三元乳業等示范性產業和項目為引領,輻射帶動全鄉一二三產業提速融合發展。(記者 朱晨暉)
■蔚縣草溝堡鄉黨委書記賈煥勇
以資源全面開發促鄉村全面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蔚縣草溝堡鄉黨委書記賈煥勇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是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堅持因地制宜,立足資源稟賦,以特色資源的全面開發促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草溝堡鄉是蔚縣面積最大且唯一的深山區鄉,域內林草覆蓋率達到90%以上,飽含豐富的負氧離子,擁有22萬畝山區天然草場,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我們要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資源稟賦,努力當好鄉村振興的探索者、實施者。”賈煥勇表示,下一步草溝堡鄉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一方面堅持把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滑雪運動等特色旅游業作為全鄉第三產業發展的總抓手,充分挖掘草溝堡鄉域460平方公里范圍內生態旅游資源,做足特色文旅文章;另一方面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發展,持續鞏固無公害蔬菜基地種植面積,叫響“萬畝高山旱地大白菜”品牌,通過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形成“企業+政府+合作社+菜農”的多維合作模式,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激發農村發展新動力。(記者 王宋平)
■察北管理區宇宙營鄉黨委書記高玉峰
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時代答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我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深切關注。”察北管理區宇宙營鄉黨委書記高玉峰表示,連日來,在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宇宙營鄉全體黨員干部深刻領會到在未來工作中的使命和擔當。大家一致表示,要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時代答卷。
高玉峰介紹,近年來,宇宙營鄉始終把鄉村振興總要求與自身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以黨建統攬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統攬工作全局,緊扣“走在前、當標桿、作示范”的目標定位,執黨建引領之“筆”,繪鄉村振興之“圖”。宇宙營鄉立足4個中心村的資源稟賦,一改過去“各吹各的號”的做法,提出了“聯村抱團”發展的思路,捆綁使用土地資源,整合盤活集體經濟,共謀劃產業項目10余個,目前部分項目已初見成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宇宙營鄉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未來幾年將著重建設“一鎮四區”,即打造“農牧立鄉、產業興鄉、美麗富裕”特色種養殖觀光小鎮、特色產業區、社區化管理生活區、生態環境功能區、聯村黨建示范區,走出一條“整合式”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記者 王大慶)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