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崇禮,“雪如意”在夕陽下愈發靈動,雪道旁已覆上層層白雪。夏季戶外休閑的余溫剛剛散去,2025—2026雪季大幕就已經拉開,深化文體旅融合,我市從“一季熱”走向了“四季火”。
錨定“國際冰雪運動和體育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標,全市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為總抓手,將冬奧遺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體育、文化、旅游在融合中碰撞出高質量發展的火花,交出了一份“流量變留量、遺產變資產”的精彩答卷。
賽事引流:從“一季熱”到“四季火”
“以前冬天來崇禮滑雪,夏天就沒動靜了。現在不一樣,夏天的越野賽比冬天還熱鬧!”家住北京的戶外運動愛好者李先生,今年夏天參加了崇禮168超級越野賽。賽事期間,他帶著家人在崇禮、張北停留5天,體驗了徒步、馬術等多個戶外項目。這一變化的背后,是全市以賽事經濟打破季節限制的精準布局。

冬奧場館的可持續利用,為體文旅融合提供了“支點”。2022年北京冬奧會后我市積極實施場館適應性改造項目: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化身“會議會展+賽事”雙功能空間,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在夏季轉型為戶外運動綜合體,張家口冬奧村則轉型為集學校、研學、住宿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體。這些改造讓冬奧遺產擺脫“季節性沉睡”,為全年賽事舉辦奠定基礎。
賽事的持續供給,成為流量集聚的核心引擎。2024—2025雪季,崇禮承辦國際雪上賽事7項、國內賽事15項,連續三年位居全國首位。國際雪聯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世界杯等頂級賽事的舉辦,讓張家口頻繁亮相國際體育舞臺。冬季之外,5月蔚縣馬拉松賽;6月越山向海人車接力賽;7月崇禮168超級越野賽;8月沽源縣金蓮川·沽水之旅越野跑;9月官廳湖濕地生態馬拉松;10月全國自由式小輪車U系列冠軍賽等一些列賽事貫穿全年。今年12月雪季,我市還將承辦舉辦國際雪聯高山滑雪遠東杯、“雪耀中國”滑雪積分賽等雪上賽事。體旅融合品牌賽事的接續登場,讓張家口逐漸形成冬夏有賽的發展格局。
賽事帶來的經濟效應立竿見影。2025年7月,崇禮168超級越野賽舉辦9天內,接待游客30.88萬人次,帶動旅游總花費2.77億元,當地酒店、民宿一房難求,餐飲、購物消費較平日增長3倍以上 。這種“一日參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全家旅游”的新模式,讓賽事經濟從單一競技向綜合消費延伸,推動我市從“滑雪目的地”向“全季運動休閑地”轉型。
文旅鑄魂:特色資源造就獨特標識
“在古城墻下學剪紙,在長城烽火臺聽歷史,這種研學比課本生動多了!”今年暑假,一位來自天津的青少年在蔚縣研學后深有感觸。張家口坐擁長城、草原、冬奧等多元文化資源,“十四五”期間,全市以文化賦能旅游,讓千年文脈在當代綻放光彩。

研學文化的開發成為亮點。橋西區推出“長城伴研學”特色項目,將長城歷史與戶外徒步結合,邀請京津冀專家優化課程設計,培訓講解員用“故事化語言”解讀歷史。蔚縣古城打造“非遺+旅游”沉浸式體驗區,剪紙工坊里,非遺傳承人現場授課,游客可親手制作剪紙作品。陽原縣打造泥河灣人類起源研學基地,通過課程學習、動手實踐與實地探訪,揭開“東方人類故鄉”的神秘面紗。作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的重要抓手,研學旅游已成為全市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創新動力,越來越多的學子家庭被更加豐富有趣的“科目”吸引而紛至沓來。

草原與音樂多元融合,讓生態資源煥發新生。以自然肌理為幕,張北、懷來、崇禮等多個縣區將音樂融入草原、沙漠與冰雪,構建起特色鮮明的文旅融合生態。張北草原音樂節是草原與音樂融合的標桿,14屆歷程中從搖滾主場成長為多元音樂盛宴,實現“以樂聚客、以景留客”。懷來天漠音樂節帶動了當地交通、住宿等相關產業發展,2025年活動吸引近3萬人參與。崇禮各大雪場打造“冰雪+音樂”新模式,太舞滑雪場的駐場樂隊、富龍滑雪場的音樂廳演出貫穿雪季 ,維也納交響樂團的圓舞曲與北京民族樂團的“冰雪之旅”音樂會,讓音符與雪道共振,既滿足滑雪客休閑需求,也豐富了家庭客群體驗。
“十四五”期間,全市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北京2022年冬奧會舉辦以來,利用冬奧場館及周邊資源舉辦文旅活動超400項、會議會展超300項、研學活動580批次以上。2025年1至8月,全市旅游接待人次超7470.2萬。
京張協同:區域聯動推動高質量發展
“從北京北站坐高鐵到太子城,只要1小時,出站就能租雪具,太方便了!”這種便捷體驗,是京張協同發展的生動寫照。“十四五”期間,張家口與北京深化區域合作,從基礎設施到產業布局實現全方位聯動。
京張兩地文旅資源互補性強,協同發展基礎堅實。北京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成熟的旅游服務體系,張家口則坐擁優質的冰雪資源和獨特的草原文化。冬奧會的成功舉辦,為兩地文旅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從冬奧場館賽后利用到冰雪運動普及推廣,從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到生態旅游開發,兩地合作不斷深化,成效顯著。
圍繞共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兩地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圍繞規劃引領、項目帶動、活動對接、市場推動、合作共贏等方面共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合作,共同籌備建立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項目庫。兩地聯合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共同發布了多條“冰雪+文化”“生態+賞花”等特色旅游產品,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兩地聯合開展多次宣傳推廣,提升區域文旅品牌影響力,這些舉措有力推動了兩地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品牌活動方面,兩地連續五年聯合舉辦京張全季體育旅游嘉年華,累計發布活動1000多項,推出精品項目251個 。2025年9月,第五屆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發展大會發布5個重點項目,8個點位入選京張網紅打卡地,通過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實現“1+1大于2”的效應。此外,京張兩地共同打造的“悅行冬奧路”智慧賽道,以北京冬奧村為起點、張家口冬奧村為終點,涵蓋冰雪運動、山地越野等多元業態。兩地連續三年在冬奧場館舉辦奧運主題展覽,開展青少年研學冬夏令營,累計吸引30萬名青少年參與。
從“雪如意”到草原天路,從戶外賽事到研學線路,張家口以體育為筆、文化為墨、旅游為紙,繪就了一幅四季常綠、全域全時的融合發展畫卷。站在新的起點,這座冬奧之城正以更開放的姿態,讓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成為“環境優美的旅游帶、產業集聚的經濟帶、融合發展的示范帶”,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馬國萍 蘇穎 楊舒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