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以為分紅險是‘穩賺不賠’的理財,仔細了解才發現,它更像給家庭保障加了層‘彈性緩沖’。”近日,市民王女士在保險公司咨詢后有了這樣的感慨。隨著大家保險意識的提升,兼具保障與投資屬性的分紅險漸漸走進尋常百姓家。這類產品到底有啥特點?分紅從哪兒來?普通消費者該咋選?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揭開分紅險的神秘面紗。
分紅險:先有“保障”再有“分紅”
“很多人一聽‘分紅’,就覺得是理財產品,其實不是這樣的。”中國人壽張家口分公司一位從業多年的業務主管解釋,分紅險本質是人壽保險,首先得提供身故、全殘等基礎保障,就像給家庭裝了把“安全鎖”;而“分紅”只是額外福利——只有當保險公司經營有盈余時,才會按一定比例分給保單持有人。
分紅從哪來 三筆“額外收益”說了算
分紅可不是憑空掉下來的,全看保險公司的“三筆賬”
第一筆是“利差”。保險公司收了保費后,會拿去投資國債、優質企業債、不動產等。如果實際賺的錢比合同里承諾的“預定利率”多,多出來的部分就是利差。比如承諾給客戶3%的預定利率,實際賺了4%,這1%的差額就可能納入分紅池。
第二筆是“死差”。保險公司賣壽險時,會根據人群死亡率算理賠成本。如果實際理賠的人比預期少,省下的錢就是“死差”。比如預計今年賠100萬,實際只賠了80萬,剩下的20萬就可能變成分紅。
第三筆是“費差”。保險公司運營要花房租、工資等費用,若實際花費比預算少,省下來的就是“費差”。
普通家庭咋買 先打“基礎”再考慮
“前兩年跟風買了分紅險,后來家人住院,才發現醫療險沒配齊,悔得腸子都青了。”社區采訪中,一位居民的經歷很有代表性。對此,業內人士的建議很明確:先配好基礎保障。
“就像蓋房子,得先打地基。”一位保險業內人士舉例說,一個家庭年收入10萬元,優先要花幾千元買醫療險、意外險和重疾險,這些是“保命錢”;剩下的資金若有長期儲蓄需求,比如想給孩子存教育金、給自己存養老金,再考慮分紅險。
他算了筆賬:若每年有2萬元閑錢,能長期不動用,買一份分紅險,既能獲得身故保障,若干年后還可能累積一筆收益,適合作為家庭財務的“壓艙石”;但如果預算有限,與其花1萬元買分紅險,不如花5000元買純保障型保險,剩下的5000元存起來或買醫療險,“這樣保障更扎實”。
分紅險咋買 記住這幾點不踩坑
業內人士提醒,買分紅險得避開幾個誤區:
首先,基礎保障沒配齊別著急買。“有客戶花幾萬買分紅險,家人住院卻沒醫療險報銷,這就本末倒置了。”保險業內人士分析,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是“剛需”,預算有限時,先花小錢把這些配齊,剩下的錢再考慮分紅險。
其次,別抱“高收益”幻想。“過去有客戶被‘演示利率6%’吸引,結果實際分紅只有2%,就覺得被騙了。”保險業內人士說,演示利率只是假設,實際收益和經濟環境、保險公司投資能力掛鉤,而且需要長期復利才能顯現效果。
最后,要選“靠譜”的公司。可以查保險公司官網的“分紅實現率”,看看過去幾年實際分紅是否接近演示的中檔位;條款要簡單明了,別被花哨的宣傳語迷惑;最重要的是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中途退保可能虧本,至少要持有10年以上”。
分紅險不追求波瀾壯闊,只求穩扎穩打。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只要認清它“保障為主、分紅為輔”的本質,匹配自身長期需求,或許能成為家庭財務規劃的好幫手。(喬宏玉)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