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今年63歲,退休后最大的樂趣就是晨練。可這幾天一出門,就被那股涼氣嗆得直咳嗽。
老伴在旁邊囑咐他:“天涼了,別老在外面吹風,回來喝點熱水潤潤嗓子。”
老林擺擺手:“我身體好得很,不怕這點冷!”
沒想到,幾天后他的嗓子又干又痛,晚上還總咳。去衛生室看了看,醫生笑著說:“你啊,典型的秋燥犯了,這時候得吃點潤肺的東西,比如——柿子。”
那天回家,老林就讓老伴去買了一袋軟柿子。吃了幾天,嗓子果真舒服多了,咳嗽也少了。
老伴一邊削皮一邊感慨:“這果子可真是秋天的好東西啊。”
但問題來了——柿子這么甜、這么黏,到底能不能多吃?
秋天最該吃的水果——柿子
霜降一過,柿子正是最甜的時候。中醫講“秋宜養陰”,而柿子性寒、味甘澀,正好能潤肺生津、清熱化痰。古人早就把它視為秋天的“潤肺果”。
那柿子到底有什么好處?我們一點點說。
1.潤肺止咳、緩解秋燥
秋天干燥,人體陰液容易虧耗,常見嗓子干、嘴唇裂、皮膚緊繃、咳嗽少痰。
柿子里水分含量高達80%以上,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果膠,能幫助潤燥、緩解喉嚨不適。
尤其是那種熟透的軟柿子,入口即化,最適合嗓子干、喉嚨痛的人。
中醫里常說“潤而不膩者,柿也”,意思就是它能養陰又不會讓身體發膩。
2.清熱去火、調理腸胃
秋天氣候干燥,火氣也容易上頭。柿子性偏涼,能清熱生津,對口腔潰瘍、咽喉疼痛、口干舌燥等癥狀都有一定緩解作用。
但這里要注意:剛摘下來的“澀柿子”要等它完全軟熟后再吃。沒脫澀的柿子單寧酸含量高,會刺激胃腸,還可能導致“胃結石”。
3.有益心血管健康
柿子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黃酮類物質(尤其是原花青素)。
研究發現,這些成分有助于降低血脂、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對心血管很友好。
4.通便排毒、護腸道
柿子中的果膠能吸水膨脹、促進腸蠕動。
對于秋冬季便秘的人,適量吃點熟柿子,能改善排便困難。但別空腹吃,也別一次吃太多,以免刺激胃酸、反而腹脹。
柿子雖好,吃錯反傷身
柿子可不是想吃就吃,這果子講究不少。
1.空腹不能吃
很多人早晨空著肚子就拿柿子當水果,這其實很傷胃。
柿子里的單寧酸和果膠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易消化的“硬塊”,時間久了可能變成“胃結石”。
所以吃柿子最好在飯后一小時,這時候胃里有食物,可以中和酸性,減少結石風險。
2.糖尿病、高血糖者要控制
柿子含糖量非常高——每100克柿子里有大約15克糖。甜軟的柿子,升糖速度也很快。
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偏高的人,可以偶爾吃一小塊,但不宜多吃,也別當零食天天吃。
3.柿子皮別生吃
有人覺得柿子皮“營養在皮”,直接吞下去更好。其實不然。
柿子皮比果肉含更多的單寧酸,吃多容易刺激胃壁、引起消化不良。若真想利用皮里的營養,可以曬干泡茶或煮水。
4.柿子不宜與高蛋白食物同食
比如螃蟹、蝦、雞蛋、魚、牛奶等。
因為柿子里的單寧酸會與蛋白質結合成沉淀物,增加胃部負擔。吃完這些高蛋白食物,最好間隔2小時再吃柿子。
你可能不知道的“柿子冷知識”
1.“柿霜”其實是天然中藥
老輩人常說“柿子白了,藥就成了”。那層白白的“霜”其實是柿子表面的葡萄糖和果糖結晶,叫“柿霜”。
在中藥里,“柿霜”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的人,用少許柿霜泡水含服,有助于緩解。
2.“柿葉”泡茶能降壓抗衰老
很多人不知道,柿葉也是寶。
研究發現,柿葉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維生素C和鈣,有助于降壓、抗氧化、強化毛細血管。
秋冬季常喝柿葉茶,能改善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
但注意:柿葉必須經過蒸制、烘干后再泡茶,生葉有澀味,不宜直接泡。
3.柿子不只是“寒涼”,關鍵看吃法
柿子雖然性寒,但搭配得當能中和寒性。比如:
?與姜湯同食,可暖胃防寒;
?做成柿餅后,性味趨平,更適合脾胃虛寒的人;
?柿子煮粥、蒸糕,不僅軟糯可口,還能減少寒涼刺激。
結尾
半個月后,老林的咳嗽好了許多,嗓子也不再干。每天早上,他會切半個熟柿子,加點燕麥煮粥,說那是“秋天的味道”。
老伴看著他笑:“看來,醫生那句話沒錯,秋天吃對水果,比吃補藥都強。”
秋天干燥,養生靠潤不靠補。柿子雖小,卻藏著一整個季節的溫柔。天氣越來越涼,不妨像老林那樣,吃得對一點,也讓身體舒服一點。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