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門廳內停放的電動自行車 呂慧 攝

居民樓樓道內停放的電動自行車 呂慧 攝

正在“飛線”充電的電動自行車 呂慧 攝

正在“飛線”充電的電動自行車 呂慧 攝

耷拉在小區外墻的“飛線” 呂慧 攝

車棚內滿滿當當,只有一輛車在充電。 呂慧 攝
10月15日,《張家口市安全生產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按照條例規定,在建筑物的公共門廳、疏散通道、樓梯間、安全出口等非集中充電的室內場所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危害消防公共安全且責令不改的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連日來,記者對市區部分小區進行走訪時發現,隨著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的推廣、電梯間“阻車器”的安裝,以及條例的實施,電動自行車違規“進樓入戶”現象減少,但仍有個別人冒著危險給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
電動自行車還在“上樓”
10月27日晚,記者來到橋東區山語華庭小區。該小區1號樓是一棟18層的高層住宅樓,在一單元門廳內共停放著9輛電動自行車。電梯口的拐角處,還停放著3輛電動自行車。隨后,記者又來到二單元,看到門廳兩側停放著8輛電動自行車,在電梯口的拐角處也停著2輛電動自行車。在該單元,記者逐層查看,發現部分居民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自家門口或樓梯間入口處。此外,該小區1號、4號、8號三棟高層住宅單元門廳內,均有電動自行車停放。
隨后,記者又來到橋東區中勝云城小區,該小區共有4棟樓,B2棟一單元門廳通往電梯口的樓梯間內停放著4輛電動自行車。該樓共有28層,記者發現部分居民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了樓梯間。該樓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她在坐電梯的時候,經常遇到鄰居將電動自行車推進電梯。她說:“有人將車停在樓道,有人推回家充電,這樣做存在安全隱患,但都是鄰居,礙于面子也不好多說什么。”
“自從安裝了阻車器,我們單元的電動自行車上不了樓了,但是門廳內依然有電動自行車停放。”10月27日,在橋東區龍山水郡小區5號樓,一位居民指著門廳處停放的電動自行車對記者說。據了解,為了防止電動自行車上樓,該小區物業在各電梯間安裝了電動自行車梯控預警系統,但是該小區多個單元門廳內仍有電動自行車停放。
《張家口市安全生產條例》10月15日實施,其中第四十二條規定,在建筑物的公共門廳、疏散通道、樓梯間、安全出口、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居家、宿舍、辦公樓等非集中充電的室內場所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危害消防公共安全的,由消防救援機構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經營性單位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明知危險為何“進樓入戶”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與多位有電動自行車的市民深入交流,了解到他們明知將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或“飛線” 充電存在安全隱患,但仍這樣做,背后有諸多現實原因。
家住橋東區山語華庭的居民張先生,每天靠電動自行車通勤。他說:“小區里有存車棚,但需要繳納管理費。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車放在室外掉電快,車放在門廳內不怕冷。實話說,天天推車我自己也覺得麻煩。要是有辦法,我何必這樣?”
東方苑小區南區25號樓、28號、30號樓都“飛線”給電動自行車充電現象。一些居民說,東方苑小區南區共有24棟樓,在南區6號樓北側有一個可以給電動自行車充電的存車棚,在16號樓北側有一個戶外充電車棚,這遠遠滿足不了居民充電的需求,所以有人“飛線”充電。另外,天氣冷了,電動自行車電瓶掉電快,“飛線”現象會更多。希望物業公司想辦法為南區增設充電樁,解決居民的實際需求。
還有部分居民覺得 “進樓入戶”或“飛線” 充電成本更低。李女士說:“相比在家充電,用充電樁充電費用高,距離遠,車棚還常被不充電的車擠占。‘飛線’充電想充就充,方便多了。”
“進樓入戶”問題如何破解
為了滿足居民的充電需求,一些小區將電動自行車充電車棚作為小區的基礎配套設施,想方設法新建或者增設新的電動自行車充電點位。記者采訪市住建局物業科相關負責人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總量達19.7萬個,已滿足充電端口數與電動自行車保有量1:5的建設要求。同時,為有效防范電動自行車上樓充電問題,全市17043部住宅電梯內全部安裝了智能阻車器。
充電樁安裝企業作為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的提供者,在解決居民充電難題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記者采訪了充電樁安裝企業江西驢充充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張家口片區品牌運營負責人周經理。他介紹,8年來,他們在市區的小區里已安裝了1600多套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共15000多個充電端口,居民、業主可以通過手機掃碼支付完成充電。“目前我們安裝的充電樁,充滿一輛電動自行車大概需要7到8小時。”周經理表示,充電樁品牌方總部正在研發新的充電樁技術,提高充電樁的充電效率,更好地滿足居民的充電需求。
水岸云天小區共有6棟居民樓,中橫街社區自2019年入駐該小區以來,針對小區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不斷研究解決方案。首先在單元樓前劃設非機動車專屬停放標線,引導居民有序停放,同時規劃充電樁安裝區域,引進第三方企業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一開始我們治理‘上樓入戶’效果并不是太好。”中橫街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李丹說,后來,社區又將小區充電端口數量從最初的60個增至170個,充分滿足居民充電需求,才徹底破解了電動車“進樓入戶”的問題。
“電動車充電問題是小區治理的難點。”東方苑小區內多層、高層混合型住宅小區,小區內居民多。負責東方苑小區物業的市春雨物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滿足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物業公司在原有的2個室內充電車棚基礎上,先后又建設了7個戶外充電車棚,現在可以同時滿足約400輛車同時充電。大部分充電樁安裝在小區北區,南區居民希望物業公司在小區南區安裝一些充電樁,布點均勻些。物業也在積極謀劃,在小區南區增加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破解小區“飛線”充電的問題。
“要徹底解決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的困局,需要居民、物業、相關部門等多方共同努力。”在采訪中,多數市民表示,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破解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題,消除安全隱患,讓居民的生活更加安全、便捷。(呂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