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雞蛋不能洗,我就不費這勁了!”看著廚房灶臺前兩大鍋冒著熱氣的茶葉蛋,李女士又好氣又好笑。剛從超市買了一筐土雞蛋,她嫌蛋殼上沾了雜質,順手用清水加刷子逐個清洗干凈,準備慢慢吃。可剛洗完就刷到“雞蛋洗了容易壞”的科普,嚇得她連夜開火,把所有雞蛋煮成茶葉蛋。洗雞蛋的習慣,不是李女士獨有,不少人嫌棄蛋殼“臟”,每次買雞蛋都要清洗。
洗過的雞蛋真的會生細菌嗎?南京市第二醫院湯山院區感染性疾病二科副主任醫師陳亞玲提醒,隨手一洗,可能真會把雞蛋變成“細菌炸彈”。
洗雞蛋,破壞了“天然保護膜”
“很多人覺得‘洗雞蛋更干凈’,其實是把雞蛋的‘天然防護衣’給洗掉了。”陳亞玲拿起一個完整的雞蛋,對著光線解釋,雞蛋殼表面布滿了肉眼看不見的微小氣孔,這些氣孔是雞蛋呼吸的“通道”,但也容易成為細菌入侵的“門戶”。
好在大自然給雞蛋加了一層“防護膜”:蛋殼最外層有一層透明的角質層,也叫“殼外膜”,它像一層“密封膠”,能牢牢封閉氣孔,阻止外界的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進入蛋內,同時減少雞蛋內部水分蒸發,延長保鮮期。“這層膜很脆弱,遇水就容易溶解,尤其是用刷子搓洗、用洗潔精浸泡時,會被徹底破壞。”陳亞玲說。
膜被破壞后,風險隨之而來:一方面,空氣中、水中的細菌會通過暴露的氣孔鉆進蛋內,在蛋黃、蛋清中繁殖;另一方面,洗雞蛋時殘留的水分會附著在蛋殼表面,成為細菌的“培養皿”,加速細菌滋生。“哪怕洗完后擦干,膜也回不來了,氣孔還是處于‘開放狀態’。”
陳亞玲提醒,即使放進冰箱,洗過的雞蛋也可能很快散黃、變質,而被沙門氏菌感染可不是鬧著玩的,輕則上吐下瀉、發熱腹痛,重則可能危及生命,“這就是為什么李女士洗了雞蛋會擔心——洗過的雞蛋保質期會縮短一半以上,還可能滋生致病菌。”
那蛋殼上沾了雞糞、雜質,看著臟怎么辦?“用干凈的干布或廚房紙巾輕輕擦掉表面的污物就行,千萬別用水洗。”陳亞玲強調,雞蛋殼本身是堅硬的屏障,只要膜沒破,表面的臟東西很難滲透進去,“擦干凈后直接放進冰箱,吃的時候再敲殼,殼內的蛋液依然是干凈的。”
這些食物,也藏“隱形殺手”
“洗雞蛋的風險,本質上是怕細菌通過氣孔進入蛋內,而最需要警惕的就是沙門氏菌。”陳亞玲介紹,沙門氏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頭號元兇”之一,我國雞蛋相關的食源性疾病中,70%—80%都與它有關。
這種細菌的“殺傷力”不容小覷,感染后潛伏期通常為6—72小時,最短2小時就能發病,主要癥狀是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腹痛、發熱,體溫可達38—40℃,嚴重時會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引發敗血癥,老人、小孩、孕婦等免疫力低的人群風險更高。而沙門氏菌的“潛伏地”遠不止雞蛋,很多常見食物都可能被它污染,且污染原因各有不同——
蛋與蛋制品:除了洗雞蛋容易導致細菌入侵,雞蛋在形成過程中也可能被污染。因此,溏心蛋、生雞蛋、自制蛋黃醬等未徹底加熱的蛋制品,風險都很高;
生鮮肉類:禽肉、豬肉、牛肉在屠宰過程中,容易接觸到腸道內的沙門氏菌;加工時如果生熟交叉污染,細菌還會擴散。比如切完生雞肉的砧板沒清洗,再切熟食,就會導致熟食被污染;
乳制品:未經巴氏消毒或超高溫瞬時滅菌的生牛奶是沙門氏菌的“重災區”,細菌可能來自奶牛本身,或擠奶、運輸過程中的污染;未經消毒的冰淇淋、奶酪,也可能因使用生牛奶而攜帶細菌;
即食食品:三明治、蛋糕、巧克力、醬鹵肉等即食食品,看似“安全”,實則可能在加工環節被污染。比如蛋糕制作時用了生蛋液,三明治里夾了未徹底加熱的雞肉,醬鹵肉在冷卻過程中接觸了帶菌的空氣或容器;
果蔬與豆制品:豆芽生長需要溫暖潮濕的環境,正好適合沙門氏菌繁殖,如果種植時用了污染的水源,就會整批帶菌;豆腐、豆漿如果制作過程中衛生不達標,或原料大豆被污染,也可能攜帶細菌;沙拉菜如生菜、番茄,如果用污染的水清洗,表面會附著沙門氏菌。
專家提醒,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數據顯示,每年5—10月是沙門氏菌感染的高發期。很多人覺得“只要食物看起來沒壞、聞著沒味就安全”,但沙門氏菌污染的食物往往沒有明顯變質跡象,“看不見、聞不到,才更危險”。
守護“舌尖安全”,這些細節莫忽視
“沙門氏菌雖然危險,但只要做好‘清潔、分開、做熟、存放、選材’這五步,就能有效避免感染。”陳亞玲結合臨床案例,給出具體可操作的建議,記住五個關鍵動作:“清潔為先,處理食物前認真洗手,果蔬充分洗凈;生熟分開,用不同砧板、刀具處理生肉和熟食,避免交叉污染;徹底做熟,肉類、蛋類必須全熟,中心溫度建議達75℃以上;科學存放,熟食室溫放置勿超2小時,及時冷藏;謹慎選材,不喝生水,避免食用含生蛋的自制醬料、甜品等。”此外,陳亞玲還提到幾個容易被忽視的“安全細節”,很多人都踩過坑——
別用“濕手”拿雞蛋,取雞蛋時如果手是濕的,水分會沾在蛋殼上,可能破壞保護膜,加速細菌滋生,建議用干手拿取,或用干凈的紙巾墊著;雞蛋殼別“隨便扔”,敲開雞蛋后,蛋殼要及時扔進垃圾桶,不要放在灶臺上或砧板旁,避免蛋殼上的細菌污染食材,處理完蛋殼后,也要洗手;免疫力低的人群更要謹慎,老人、小孩、孕婦、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腎病)等免疫力低的人群,要嚴格避免吃生雞蛋、溏心蛋、生肉等高危食物,所有食物都要徹底做熟,降低感染風險。
“李女士把洗過的雞蛋煮成茶葉蛋,其實是誤打誤撞做對了。徹底煮熟能殺死可能存在的細菌,避免感染。”陳亞玲強調,食品安全無小事,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習慣,都可能成為細菌入侵的“突破口”,掌握科學的食物處理方法,才能真正守住舌尖安全,讓家人吃得安心。
(金雨晨 王婕妤)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