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禮區獅子溝鄉大碴底村北邊的半山腰上,河北建投集團建設的崇禮風光儲耦合制氫示范項目就坐落在此。山上,白色的風車結隊矗立,大片的光伏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源源“綠電”為制氫提供保障……
走進崇禮風光儲耦合制氫示范項目制氫車間,各種設備系統科技感拉滿。制氫站安全生產主管陳小雨介紹,這里的核心裝備主要有電解槽、氣液分離裝置、氫氣純化裝置等。
“首先通過電解槽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然后進入氣液分離器,將汽和水混合狀態進行分離,水會回到電解槽再電解,實現循環,氫氣和氧氣進入純化裝置,純化裝置作用就是將氫氣中含有的微量氧和水分清除掉,最終獲得99.999%的氫氣。”陳小雨詳細地講解了制氫過程。
記者看到,在左邊靠墻位置,一個類似圓柱體的設備就是核心裝備電解槽,中間是氣液分離器,右側是氫氣純化裝置,這些設備由一條條管道和儀表等配件構成。在制氫車間外,三個儲氫罐高高聳立。該制氫站每天可生產1噸氫氣,年產量達313噸。生產后的氫氣要暫時存到儲氫罐,之后通過壓縮、充裝、運輸等流程,再銷往張家口、北京、山西、內蒙古等地。
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氫能,被認為是解決未來能源危機最具潛力的能源之一。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工序制備的氫能燃料稱作“綠氫”。目前我國氫能以化石能源制氫及工業制氫為主,“綠氫”在全國氫產量中占比較低。據介紹,崇禮風光儲耦合制氫示范項目,正是以風光發的“綠電”制“綠氫”,是河北建投集團打造的氫能創新應用標桿工程,是國內較早具備生產能力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項目占地29畝,投資2.3億元,于2021年12月投產,建有400Nm3/h堿性電解水制氫系統,配備了6.8MW風電、2MW光伏、1MWh電池儲能。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崇禮風光儲耦合制氫示范項目為核心區賽事大巴供應了數噸“綠氫”,為“綠色冬奧”做出貢獻。今年,通過相關機構對制氫整個生產環節碳排放的追蹤、分析和評估,該制氫站于3月26日取得全國首張可再生氫認證證書。
陳小雨告訴記者,崇禮項目還是全球首個通過直流微網輸電的離并網風光耦合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近年來,河北建投集團聯合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等國內著名高校院所、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研發攻關,進行清潔能源重大技術創新,崇禮風光儲耦合制氫示范項目是在可再生能源制氫行業所做的一次重大探索和實踐。”他說。
(記者 張鳳燕 通訊員 周大偉 攝影 武殿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