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6:體驗脈診(主圖)張志琴攝

圖7:了解草藥

圖8:認識中藥材

圖9:集體合影

圖10:學習脈診知識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中醫藥的獨特魅力。7月5日下午三點半,20名日報小記者走進河北北方學院“中醫藥文化科普基地”,參加張家口市科協、張家口日報社主辦,河北北方學院“中醫藥文化科普基地”承辦的“中醫藥文化 啟智潤心”科普研學活動,通過識藥材、學脈診、探百草園,沉浸式體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動首站,小記者們走進學校百草園。夏日的百草園里,桔梗亭亭玉立,紫色花冠迎風搖曳;芍藥綻放嬌艷花朵,葉片舒展;紫蘇、艾草散發著獨特清香。老師帶領大家穿梭其間,詳細介紹各類中草藥的生長習性、花期果期,以及在治療咳嗽、調理氣血等方面的藥效。“原來桔梗的根能入藥,還能祛痰利咽!”“芍藥不僅好看,還是養血調經的良藥!”小記者們認真觀察植物根莖葉的形態,用畫筆和相機記錄下百草的生機,在自然課堂中領略中醫藥“取之自然,用之健康”的理念。
隨后,小記者們踏入中醫藥館。館內,琳瑯滿目的中藥材標本、藥材飲片有序陳列,宛如一座“本草博物館”。科普基地的老師化身“講解員”,手持色澤紅潤的枸杞、形狀奇特的海馬,氣味清香的薄荷等藥材,從外觀形態、氣味特征入手,生動講解其藥用價值與炮制方法。“原來枸杞不僅能泡水,還能在中藥方里補肝腎!”“海馬居然也是中藥材,太神奇了!”小記者們邊聽邊記,不時發出驚嘆,好奇地觸摸藥材,輕嗅藥香,在直觀感受中認識了數十種常見中藥材。
最后,小記者們迎來了充滿神秘感的脈診體驗環節。在中醫老師的指導下,小記者們屏息凝神地將食指、中指、無名指搭在中醫脈診儀上,感受脈搏跳動。老師耐心講解寸、關、尺三部位對應的臟腑,以及正常脈象與病脈的區別。“我好像摸到跳動了,像小鼓在輕輕敲!”一名小記者興奮地分享感受。盡管初次嘗試手法略顯生疏,但通過實踐,大家對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次研學活動,日報小記者們通過“看、聞、觸、學”,近距離領略了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在心中種下了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張志琴)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