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涿鹿縣五堡鎮創新打造“零距離工作體系”,走出了一條以基層治理破解民生難題、凝聚民心民力、推動產業轉型的發展新路徑。
訴求辦理“零距離”。得知三堡村飲水設施老化,鎮里立即協調多部門現場辦公解決。五堡鎮構建起“12345熱線+輿情監測+信訪臺賬”三位一體訴求響應機制,全鎮劃分出236個網格,通過網格員日常走訪形成“民情臺賬”,村民訴求被“點對點”直連直通,實現治理服務與民生需求的“零距離”。
建言獻策“零距離”。百姓營村在道路維修前,通過黨員大會,積極吸納村民提出的環保措施、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意見,完善了項目實施方案;小堡村有村民提議在幼兒園旁增設減速帶,村委會隨即動工,立行立辦的速度讓群眾體會到“發聲有分量”。五堡鎮通過搭建“民情懇談會”“鄉賢議事會”“板凳會”等多元議事平臺,開通線上反饋渠道,讓“暢所言”成為常態,推進治理與民意同頻共振。
幫困解難“零距離”。“以前辦醫保得跑鎮里,現在村干部上門代辦,可省事了!”六堡村劉大媽笑得合不攏嘴。五堡鎮建立了“急難群體動態監測庫”,運用大數據篩查低收入戶、獨居老人等8類群體,精準匹配幫扶政策,同時19個行政村組建“村內代辦隊”,每周入戶詢問獨居老人生活需求;鄉村干部對低保戶、監測戶實行“每月一訪”,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
鄉風文明“零距離”。五堡鎮通過舉辦“雙爭有我 咱村的那些事兒”等活動,推動鄉風文明從“墻上標語”變為“心里認同”。老藝人重組舞龍隊、年輕人編村史修祠堂、孩子學孝親歌謠、紅白理事會提倡簡辦事務、村民從“自掃”到“共掃”,鄉風文明逐漸從“外部要求”轉為“文化自覺”。
富農增收“零距離”。“守著老產業沒出路,得敢闖新路子!”五堡鎮新胡莊村黨支部書記胡連江說。這個官廳水庫移民村曾靠食用菌大棚過日子,可隨著市場逐年飽和,村民收益不斷下滑,新胡莊村探尋出了一條“雞心果高密植可移動基地+櫻桃智慧大棚”的產業新路。如今,畝產9000斤的雞心果和智慧大棚中的紅櫻桃,成了村民致富的“金果果”。五堡鎮廣恩屯村則把“兵堡文化”變成了“金鑰匙”。這個明代屯墾戍邊的古村落,將得天獨厚的資源與文旅融合,開發出“兵堡文化+采摘體驗+農事研學”的文旅項目。今年累計接待游客1萬人次。( 韓潔 郭向暾 劉亞軒)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