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行實干開創品質涿鹿建設新局面
桑干河畔春潮又起,千古文明熠熠生輝。生生不息的涿鹿大地上,奮進的腳步從未停歇。
在日前召開的涿鹿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涿鹿縣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氣的高質量發展答卷:2024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87.1億元,同比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9%;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4%和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64億元,同比增長8.1%;全縣新增市場主體5034家;進出口總值突破2億大關,同比增長17%;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05項,完成投資37.8億元;20項民生工程全部完成……
發展為經,改革為緯,民生為重。2024年,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在加快建設美麗幸福和諧新涿鹿的奮斗征程上踏歌前行。一幕幕埋頭苦干抓發展、砥礪奮進求突破的生動畫面,激蕩著向新而行、向上攀登的澎湃動能,彰顯著涿鹿兒女矢志不渝、篤行不怠的精神面貌。
抓投資、促消費,增強發展動能
2024年,涿鹿縣實施重點項目105項,完成投資37.8億元。109新線高速、京新與京藏高速聯絡線建成通車,環首都區位交通優勢進一步凸顯。恒泰綠色建筑產業基地等62個項目竣工投產,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等81個項目開工建設。年產百萬套空調智能系統制造等15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超60億元,數量和質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中電建市政建設集團、華能新能源兩家央企三級子公司成功落戶。把經開區作為承接北京產業轉移主戰場,與中關村延慶園、中關村特色產業園聯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完成園區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項目8個,總投資1.65億元,園區能級進一步提升。認真落實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開展大型促銷活動9場,帶動消費3500多萬元,全年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15億元。
抓生態、防污染,守好綠水青山
以“首都兩區”建設為牽引,涿鹿縣精準開展大氣污染防控,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2024年,全縣PM2.5平均濃度值為23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8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2天,國省控斷面、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桑干河國家濕地公園完成驗收,桑干河涿鹿段被評為河北省五星級幸福河湖。七一灌區節水改造工程榮獲省建筑行業最高榮譽安濟杯獎。高標準完成8.9萬畝太行山生態綜合治理和6.5萬畝森林撫育任務。北京林業大學在涿掛牌成立教學科研基地。完成礬山磷礦、金隅水泥2家重點監管單位土壤監測,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挖潛力、促融合,擦亮文旅名片
按照“項目化、課題化、矩陣化、品牌化”工作思路,持續加大“三祖文化”研究闡釋,由中國社科院牽頭編撰了“3+1”系列叢書,成功舉辦“涿鹿對話”,黃帝城遺址獲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加強文物保護和活化利用,完成馬水口長城等9處文保單位修復,對釜山、橋山遺址進行修繕保護,涿鹿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廣泛的認同,“千古文明開涿鹿”文化品牌更加響亮。下大力推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桑干河紅色文化、武家溝文旅等6個項目建成投運。黃陽小鎮、麓鳴谷等8家民宿實現啟用。成功舉辦“金龍盛世迎新春·京冀攜手鬧元宵”、京津冀“愛長城·向未來”自行車系列挑戰賽等活動,吸引京津冀地區近4萬人打卡體驗。
強基礎、補短板,提升城市品質
圍繞“六城建設”目標,深入實施“一河一水一路”治理工程,縣城主城區10條道路地下管網改造項目全部完工,環城水系生態廊道18個節點公園全部建成,新增綠地面積6.24萬平米,城市綠地率達到41.24%,形成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新景象。燕云路新改建工程主體竣工,有效促進縣城與工業園區的融合發展。順城街南段、規劃一路南段2條城市主干道建成通車,西關大街、馮家巷等10條背街小巷全面完成改造,更加方便百姓出行。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00個,達到4200個,縣城“停車難”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全縣域實現免費停車。城區集中供熱提升改造項目建成投用,冬季供熱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守底線、育產業,推進鄉村振興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銜接資金項目245個,帶動脫貧戶戶均增收500元,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聯合體4家、家庭農場34家。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全縣糧播面積達到40.87萬畝,完成1.54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和1.2萬畝設施農業建設任務。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成48個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和7個集中式污水管網建設,新改建“四好農村路”34.9公里。創建杜莊村、下太府村等7個省級和美鄉村。溪源村、廣恩屯村獲評省級美麗休閑鄉村。加快推進桑洋韻動、武家溝鄉村振興示范區等項目建設,通過串聯丁玲農耕文化體驗館、萬畝葡萄示范基地、隱居鄉里“涿鹿小院”,初步形成了以農業觀光、鄉村旅游、生態康養為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產業帶。
抓改革、重創新,激發發展活力
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圍繞企業群眾所需所盼,推動全縣545項政務事項全部進行集中辦理,審批耗時平均壓減三分之二。全面推進招投標“雙盲”評審,1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全部開通運行。全縣新增市場主體5034家,培育“個轉企”54家。科技創新活力明顯增強,工業企業設備上云率達到25%以上,億達玻璃等4個技改項目完成投運。河北涿越光電研發生產出國內首支巨型閃爍晶體,高壓容器兩項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礬山磷礦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更加完善,年內新增規上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專精特新企業1家。新增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76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67家,同比分別增長100%和30%。外貿企業實力穩步增強,依娃詩妤獲得外貿出口資質,乾升絲網新生產線建成投用,全年進出口總值突破2億大關,同比增長17%。
謀民利、解民憂,有力保障民生
全年民生支出41.1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8.49%,20項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164人、農村勞動力轉移2844人。育才寄宿制小學投入使用,睿德幼兒園和婦幼保健中心主體竣工。全縣66所學校設立治安護學崗,城區14所中小學全部配建警務室,校園及周邊環境更加安全。扎實推進醫共體建設,實現人、財、物統一管理。持續鞏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創建成果,縣內首家公立醫養中心投入運營。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保參保率分別達到96.88%、91.47%。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等救助金1.71億元,做到應保盡保。圓滿完成災后重建年度任務,37個重建項目全部竣工投運,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了災區人民的生產生活。
2024數說2024
126項
聚焦落實重大國家戰略、經濟、政治、民生等9個領域,謀劃改革事項126項,梳理“小切口”事項55項,爭創全國、全省改革試點10項,全縣上下形成謀改革、抓改革、會改革的濃厚氛圍。
60億元
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05項,完成投資37.8億元。15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超60億元,數量和質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5034家
全縣新增市場主體5034家,新增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76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67家,同比分別增長100%和30%。
545項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縣545項政務事項全部進行集中辦理,審批耗時平均壓減三分之二。
312天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2天,國省控斷面、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完成8.9萬畝太行山生態綜合治理和6.5萬畝森林撫育任務。
41.13億元
全年民生支出41.1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8.49%,20項民生工程全部完成。
2025,勁乘春風繪新卷
【工作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市和縣委全會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兩區四基地”發展定位,按照“1466”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工業立縣、生態強縣”發展戰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抓改革、求突破,爭一流、當冠軍,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擴大需求,推動工業轉型升級、農業提質增效、文旅深度融合,為加快建設美麗幸福和諧新涿鹿接續奮斗。
1、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舉全縣之力引進項目、擴大投資、促進消費,努力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圍繞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產業配套等領域,超前謀劃包裝一批成熟的項目,年內入庫儲備項目不少于200個;推進北京健康谷、涿鹿不夜城等30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以更多的有效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更加注重招商項目與涿鹿經濟發展的契合度,圍繞特色農牧資源,招引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招引完善產業鏈項目;圍繞文旅資源,招引景區景點整體開發、星級酒店、大型商超等配套設施項目。年內新引進招商項目35個以上,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10個。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實施“千企萬店”電商賦能行動,年內新增零售領域限上企業3家以上,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億元以上。
2、全面提升工業發展能級
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縣”戰略,努力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撐。以高端化、智能化為目標,推進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推動航天昭陽等10個設備更新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金隅水泥降耗改造等4個項目完成技改任務。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年內力爭新增“專精特新”企業3家以上,支持企業與京津冀科研高校合作,探索建立創新創業共同體,繼續推進重點企業上云,年內上云率達到28%。持續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承載力;為園區企業提供配套服務,強化企業包聯,推行現場辦公,切實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3、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下大力降碳減污擴綠,推動“首都兩區”建設取得新成效。持續抓好環境污染防治,做好水環境治理、空氣質量改善、土壤環境保護、生產生活垃圾處置等重點工作。強化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加快推進2024年太行山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快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統籌做好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推動深能65萬千瓦風電項目、獨立儲能項目開工建設,年內集中式風光項目總裝機規模超過30萬千瓦。
4、加快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統籌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培育文化旅游體育新業態,努力把涿鹿建設成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加強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加大非遺傳承保護力度,傳承好、發展好涿鹿深厚的歷史文化。做好“旅游+”文章,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康養等深度融合。圍繞“千古文明開涿鹿”研學品牌,培育研學產品,打造黃帝城研學旅游基地,發展研學經濟;提升民宿體驗、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積極舉辦2025中國·涿鹿“桑洋水路”旅游節騎行賽,拓展賽事影響力,力爭2025年接待游客150萬人次以上,旅游收入達到30億元以上,讓“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在涿鹿形成生動實踐。
5、全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堅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實現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圍繞桑干水路沿線村莊,完成大西莊、百姓營等10個以上省級和美鄉村創建工作,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快京西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建設,啟動礬山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工作,加快建設葡萄、杏扁、蔬菜、畜禽特色產業集群,培強農業龍頭企業,年內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家以上。推動城市更新,繼續完善城市路網,啟動保寧大街等9條城市道路新建工程,加快老城區改造步伐,完成環城水系東段建設,統一設計,逐步更新城市家具,彰顯涿鹿特色。
6、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堅持以改革破解難題,以開放激發活力,為高質量發展助力蓄能。深化國有企業、“雙盲”評審、城市建設運營管理體制、農村等重點領域改革,高質量完成126項改革事項。擴大對外開放水平,政企聯動推動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力爭年內進出口總額達到2.5億元以上。大力營造高效務實的政務環境、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循環暢通的要素環境、遵約踐諾的信用環境,以一流營商環境為涿鹿發展蓄勢賦能。
7、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持續做好民生工作,辦好民生實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全面落實就業政策,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服務,確保年內城鎮新增就業20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不少于2600人。對標先進地區,創新教學模式,補強師資力量,穩步提升初、高中教學質量;加快寄宿制小學建設,逐步推進鄉村高年級小學生到縣城就學;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培養更多擁有“一技之長”的技能型人才。深化縣中兩院與北京協和醫院、市第一醫院合作,全面提升診療水平;加快婦幼保健院建設進程,確保年內投入使用;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進一步提升基層醫院醫療水平。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守住兜牢民生底線,護航全縣人民平安幸福。(撰稿:王棣 郭穎暉 朱文君 本版圖片由涿鹿縣委宣傳部提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