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涿鹿縣臥佛寺鎮鮑家口村。一輛滿載水泥的貨車停在村口,車身上掛著“風雨同舟共建家園攜手同心共渡難關”的紅色條幅,格外引人注目。
“感謝縣檢察院給我們送來的水泥,為我們修復道路、修整房屋提供了很大幫助。”鮑家口村黨支部書記王延飛一邊幫村民搬運水泥,一邊向涿鹿縣檢察院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表示感謝。
此次強降雨導致鮑家口村部分河堤、道路和個別民房受損,目前,該村正在組織開展災后修建工作。了解到村里急需水泥等原材料,作為幫扶單位的涿鹿縣檢察院第一時間籌措資金,組織人員車輛,送來了30噸水泥。
“咱們先把路修好,村民們有什么訴求,我們再想辦法幫著解決”,涿鹿縣檢察院代理檢察長張建全和駐村隊員、村干部走村入戶,一起為災后農業生產和村民生活恢復出謀劃策。
臥佛寺鎮地處山區,此輪強降雨導致鎮內兩條河流發生險情,多個沿河鄉村的基礎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破壞。8月5日起,該鎮陸續開展道路填補、河堤加固、淤泥清理、水利設施修復等災后重建工作。
“我們鎮村域面積大,地形復雜,老齡人口多,一些村的基礎設施條件不太好,也給災后重建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臥佛寺鎮黨委書記董清晨告訴記者,汛情過后,全鎮黨員干部帶頭,村民齊上陣,縣里積極支援,各村互幫互助,搶時間、搶速度,問需求、想辦法,盡最大努力幫助群眾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隨后記者來到臥佛寺鎮梨園寺村,77歲的村民周世濤正在對家門口的路面進行硬化。“洪水到來前,村干部帶領大家提前轉移,又給我們搬運物資,水退后又馬上排查統計大家的損失,組織修路修管道,咱也幫不上啥忙,家門口的這段路我自己修修,盡量不給村里添麻煩……”
臥佛寺鎮梨園寺村常住人口420余人,以老人、兒童為主。由于地勢較低,承受上游來水壓力較大,此次強降雨過程中,村內的河道、道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受災、受損情況。
“這場洪水,我們村近3公里的通村道路、30余米的防護堤壩被沖毀”,村黨支部書記岳永江說,“好在預案做得好,全村無一人傷亡。”隨著洪水退去,該村干部群眾正齊心協力開展災后重建工作。
記者跟隨岳永江沿河行進,他指著一段裸露在河床上的自來水管道說:“這是我們大伙一塊兒修好的。”
洪水來臨時,將埋于河道下方近2米的自來水管道沖斷,全村吃水成了問題。岳永江一邊向鎮里報告情況,一邊與村干部一起沿著河道查找問題,終于發現了破裂的管道。
“先接通臨時管網,保障鄉親們先用上水,等水徹底退了,再做進一步維修。”岳永江找來替換管道,十多位村民自發趕來,對受損的管道展開搶修。
“都是咱們自己的事,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就在梨園寺村民搶修管道的同時,鄰村臥佛寺村組織村民連續兩天為梨園寺村送水,解決村民的臨時用水難題,直至管道成功接通。
“我們鎮的干部群眾都是好樣的!”董清晨說。目前,臥佛寺鎮正在進行受災情況摸排統計和上報工作,同時持續排查風險隱患,積極對接群眾、解決訴求,做好農業生產恢復和生活設施修復等工作。
記者結束采訪時,一個好消息傳來:臥佛寺鎮全部通村道路已經打通。(記者 王寧 王棣 通訊員 朱文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