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燕麥飄香。9月9日,在河北張北壩上這片被譽為“中國有機燕麥黃金緯度帶”的土地上,西麥張北有機燕麥生態谷物生產基地竣工投產,這一里程碑事件不僅標志著西麥深耕燕麥產業31年的又一重要布局落地,政、產、學、研協同發力,更為中國有機燕麥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健康中國”“鄉村振興”戰略貢獻“燕麥力量”。

政企協同,共筑產業根基
此次竣工投產的西麥張北基地,歷時一年多建設,總投入近億元,配備行業領先的智能化生產設備與全流程品控體系,實現“種植-加工-研發-物流”本地化閉環,年加工有機燕麥能力達2萬噸,將成為國內頂尖的有機燕麥生態谷物核心產區。
事實上,西麥與張北的緣分早已深厚。早在2008年,西麥便看中張北壩上的純凈生態與肥沃土壤,在此建立10萬畝有機燕麥種植基地。17年來,該基地先后獲得國內有機、美國、歐盟三大權威認證,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既守護了土地生態,又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讓燕麥成為張北鄉村振興的“黃金作物”。

為夯實產業根基,活動現場完成兩項重要簽約:一是西麥與張北縣大河鎮續簽《有機燕麥種植基地協議》,延續17年的合作情誼,進一步鞏固本地優質糧源;二是西麥與呼倫貝爾市華宜農牧業有限公司簽署《有機燕麥種植農場合作協議》,將有機燕麥種植版圖拓展至內蒙呼倫貝爾這一“世界黃金燕麥帶”,構建起“張北+呼倫貝爾”雙核心產區的供應鏈體系。
產學研聯動,共繪創新藍圖
活動現場,“政產學研”協同發力,多維度勾勒中國有機燕麥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在戰略發布環節,張北縣政府副縣長王偉發布縣域燕麥產業規劃,明確以政策護航產業生態;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首任首席科學家、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任長忠解讀產業戰略機遇,強調科技對良種培育的核心驅動作用;陜西師范大學胡新中教授分享燕麥加工技術創新方向,助力優質原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西麥生態谷物產業發展中心總經理馮滿發在《產業發力筑根基,渠道拓展開新局——推動中國有機燕麥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發言中,從產業布局、市場拓展、產業鏈協同、未來3年目標等方面,系統闡述了企業發展戰略。

聯農帶農,共享發展成果
活動當天舉行了隆重的開秤收糧儀式。伴隨喧天鑼鼓,滿載顆粒飽滿有機燕麥的車輛駛入基地,標志著新一年度收購工作全面啟動。西麥還為張北大河鎮20位村支書及有機燕麥種植技術站長頒發“優秀管理員”榮譽,委托大河鎮政府向優秀種植戶轉交助農慰問品,以實際行動致敬基層守護者、回饋田間耕耘者。
西麥生態谷物產業發展中心總經理馮滿發表示:“從張北到呼倫貝爾,我們要讓中國最優質的燕麥,通過西麥的產業鏈,走上更多百姓的餐桌。”

此次西麥張北基地的竣工投產,是政產學研協同聯動的成功實踐,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提供了生動范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有機燕麥產業必將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