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尚義縣易地搬遷與“空心村”治理的跨鄉鎮大型集中安置區,惠民安置區承載著全縣12個鄉鎮74個行政村207個自然村35431名群眾的安居夢想。自安置區管委會成立以來,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創新構建“精準宣傳+機制創新+主體激活”三維治理體系,走出了一條現代化治理新路徑。
針對搬遷群眾構成多元、需求各異的特點,安置區管委會建立動態信息數據庫,精準分析群眾年齡、職業、文化背景,靶向破解“需求錯位”難題。聚焦老年群體,創新開設“老年大學堂”,圍繞反詐、消防安全、健康養生等主題開課,吸引近1600人次參與;瞄準青年就業需求,2024年以來舉辦春秋季招聘會、技能培訓會等,促成600余人園區就業;心系少年兒童,開設“暑假托管班”“公益書法班”,解決務工家庭子女照管難題。
同時,惠民安置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核心陣地,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等場所,組建三類特色宣傳隊伍。對老年群體,安置區成立了一支120人的“銀齡文明使者”隊伍,通過方言廣播、文藝演出、老年大講堂等方式傳遞政策。針對青壯年群體,安置區成立“網絡文明使者”隊伍,利用短視頻、微信群發布身邊的凡人善舉、風土人情、美食美景;針對兒童群體,結合縣教育局組織的“紅領巾文明使者”隊伍,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組織學生在社區開展“環保小衛士”“安全小能手”等主題活動。
為激活社區內生動力,安置區創新推行“雙網融合”治理模式,將社區網格化管理與物業服務深度融合,構建“黨建+網格+物業”三位一體框架,建立定期協調、問題化解等“五大機制”,實行“人員共動、場所共用、服務共融、問題共解”模式?!靶】ㄆ⒘憔嚯x”民生訴求響應機制落地見效,2024年以來累計辦結民生訴求 444件;“惠楓和暢”調解室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327起。文明積分體系成為激發自治活力的“催化劑”。5個社區全覆蓋設立“積分超市”,將文明實踐細化為33項指標,居民參與清潔衛生、文體演出等公益活動可兌換積分,換取生活物資、技能培訓等資源。截至目前,積分超市獲愛心資助3.4萬元,兌換積分3.2萬分,文明新風蔚然成風。
文化賦能、空間再造,讓精神家園“凝聚人心”。安置區注重培育社區“能人資本”,吸納80名居民任網格員、103名志愿者及文藝愛好者組建“能人先鋒隊”,成立7支290人的文藝團體,定期開展文體活動,在尚義縣首屆“百姓才藝大賽”中斬獲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通過“圍亭座談”“社區老年大學”等活動,用身邊人講創業典型、孝老愛親故事,吸引更多居民參與。志愿服務隊累計開展服務300余次,為245名中重度失能老人、182名獨居老人提供送餐、送藥等暖心服務,居民歸屬感持續增強。如今的惠民安置區,群眾在情感融合中找到歸屬感,在就業增收中收獲幸福感,在精神富足中增強認同感,一幅宜居宜業、和諧共生的幸福畫卷正徐徐展開。
?。▽O媛 通訊員 范立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