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張北縣郝家營鄉三義美村現代農業園區,整齊排列的藍色大棚,分布有序的育苗生產區、西瓜綠色高質量生產區、葉菜、果菜綠色高質量生產區加上數控“三中心”,現代設施農業的縮影在這里具象。
三義美村黨支部書記閻飆介紹,今年,園區內共種植了200多個大棚的冰草、700多個大棚的茼蒿、150個大棚的芹菜。園區蔬菜為自產自銷,遠銷山東、北京等全國各地。
張北縣地處河北壩上高原,氣候冷涼,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緊緊圍繞蔬菜、馬鈴薯、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大力實施了“一鄉鎮一園區”工程,推動項目、資金、科技、人才向園區集聚,著力推進設施農業發展,建設了一批高標準設施農業園區,示范帶動成效明顯,設施農業成為全縣農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與鄉村振興重要支撐。
設施農業發展迅速。以發展設施精品蔬菜、特色食用菌、馬鈴薯微型薯產業為主,先后在張北鎮、饅頭營鄉、郝家營鄉、小二臺鎮、公會鎮、戰海鄉建成了等一批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全縣各類設施農業發展到4多萬畝,百畝以上設施農業園區達到了55家。
設施園區特色明顯。通過園區典型引領和示范帶動,重點打造了郝家營鄉設施蔬菜種植、公會鎮麒麟西瓜種植、張北鎮熱帶水果種植、小二臺鎮微型薯繁育、二臺鎮蔬菜規模化育苗、綠建口蘑工廠化生產等六大特色設施基地。麒麟西瓜、櫻桃、燕窩果等特色水果在張北落戶,大棚微型薯產量達到21億粒,站全國總產量50%,是中國微型薯第一縣。
設施大棚自動化凸顯。全縣設施棚室主要以春秋大棚為主,設施標準高,保溫和防災性能好,在重點設施園區引進了自動化設備,三義美設施蔬菜、綠健食用菌等園區配備了智能溫控、滴灌系統,逐步實現了智能數據采集、設施水肥自動灌溉和機械植保等管理技術,開創壩上設施農業數字化先河。
近年來,張北縣抓好綠色標準化生產,以加快適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與新裝備為抓手,培訓高素質農民、產業帶頭人3萬多人次,推廣設施栽培技術、綠色種養技術等標準化生產技術,全縣設施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90%以上,農產品質量檢測整體合格率為99%以上,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面積達到15.91萬畝;抓好種植精細化發展圍繞本地優勢主要種植精品蔬菜、麒麟西瓜、紅顏草莓、壩上口蘑、微型種薯等特色農產品,品種有特色,最高畝收益達到5萬元以上,實現了種植低質低效向精細特高轉變、露天種植向設施種植轉變、綠色向有機種植轉變、一季向多季轉變“四大轉變”;抓好品牌市場化培育,加大推介力度,培育和提升“張北凈菜”“張北口蘑”、“瓜壩壩高原西瓜”等一批特色明顯、知名度高、競爭力強的特色優勢農產品。2025年,“張北口蘑”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張北“超大農業”有機蔬菜上架華東、華北地區的盒馬門店,為張北縣特色農產品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
下一步,張北縣將緊盯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積極謀劃,引項目、強基地、育龍頭、樹品牌、增效益,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園區,不斷調優種植結構,大力引進推廣蔬菜規范生產、智能水肥、智能采收、智慧場景等先進技術,切實建好首都“菜園子”、守好綠色“菜籃子”、鼓起群眾的“錢袋子”。(孫琳 趙振林 翁曉靜)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