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縣民政系統采取大數據篩選+鐵腳板摸排的模式,構建起了較為完善的社會救助對象主動發現機制,讓社會救助工作更有效更及時,讓社會救助的溫暖陽光照耀在每一名服務對象身上。
堅持動態監測,實現社會救助精準化。張北縣民政系統以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為切入點,著力探索社會救助新路子。本著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以適度擴大社會救助范圍、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多措并舉、壓實責任,運用“大數據+鐵腳板”方法,銜接線上預警和線下核查,對困難群眾實施救助幫扶全覆蓋,有力保障了全縣3.9萬低保對象、1600名特困人員的群眾基本生活。
堅持下放權限,實現社會救助快速化。張北縣民政局將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全部下放到鄉鎮(街道),實現了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和監督管理職能的合理有效分離,把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審核確認時限壓縮到20個工作日內,支出型臨時救助審核確認時限壓縮到5個工作日內,急難型臨時救助實行先行救助、后補手續。
堅持強化服務,實現社會救助主動化。民政工作理念的核心是愛民為民,以群眾的疾苦為疾苦,以群眾的幸福為幸福,這就是做好社會救助工作的情懷和動力。張北縣民政系統不斷創新機制、優化流程、整合資源,轉變工作方式,推動社會救助從“政策等人”到“政策找人”、從“被動救助”到“主動幫扶”的轉變,對重病、重殘、高齡和未成年貧困家庭主動發現主動救助,做到早發現、早救助,應保盡保、應救盡救。通過主動發現機制,今年新增救助對象364人,進一步織密織牢了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記者 孫琳 通訊員 任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