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拿快遞需要跑到鎮上,來回好幾公里路,現在快遞直接送到村里,出門就能拿到,方便又省事。”近年來,張北縣全面落實“健全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共同配送”,通過“快遞物流+直播電商+農特產品”賦能,大力推進快遞進村業務融合發展,降低快遞企業成本,優化運輸、服務、生產營商環境,有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今年1—6月,張北縣快遞投遞量完成1044.27萬件,攬件量完成117.48萬件,其中農村地區快遞量約占8%,拉動網絡銷售3.01億元,惠及脫貧戶3.2萬戶。
合力跑好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
為全面推進“快遞進村”,張北縣積極探索快遞企業與郵政、客運、商店等合作共同配送,形成“快快”合作、“快運”合作、“快商”合作的融合發展模式,健全完善縣鄉村物流快遞配送體系,實現資源的重新整合,提高快遞運輸效率和效益。
目前,該縣18個鄉鎮366個行政村全部實現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全覆蓋服務,9家快遞郵政公司全部實現合作配送。已開通“快運”合作路線3條,輻射鄉鎮8個,全部實現一天一運送。已開發“快商”合作模式商店9家,其中,郝家營鄉新地房行政村樹平超市合作服務站已與8家快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6月份以來,日均快遞投遞量260余件,月均收入增加6000余元。
直播電商為快遞進村插上“云翅膀”
近年來,張北縣聚焦直播電商新業態發展模式,著力打造電商孵化平臺,推動電商產業與快遞物流產業加速融合,以網絡銷售加速推進快遞進村發展進程。
傾力打造,為電商直播提供場所。打造了涵蓋網商孵化區、企業入駐區、創客空間、直播間、電教室、農產品研發體驗中心等多功能的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用于服務縣域農產品、民俗產品、鄉村旅游等農村特色產品網絡銷售。目前,已簽約中心電商從業主播20余人,培育轉型企業線上店鋪10余家,展出30家企業16個品類100余種農特產品單品,累計銷售張北農產品3500余萬元。
搭建平臺,助力本地農產品線上銷售。充分用好國辦幫扶資源,在扶貧“832”銷售平臺認定張北本地扶貧產品,搭建微信小程序“張北好味道”小商店,為缺乏商標等入駐資質的優質農產品提供銷售交易平臺,推進農副產品在線展示和網上交易。目前,“832”銷售平臺已入駐63家企業371種農產品,1—6月份完成銷售615萬元;“張北好味道”合作商家企業達26家,已上線銷售8大類68款商品,累計完成銷售5700多單約200萬元,主要銷往京津冀地區。
利用平臺,推動農特產品網絡銷售。在淘寶、快手、京東等各大網絡平臺注冊張北縣特產銷售店鋪,舉辦張北縣“中都農臻”電商年貨節暨“張北好味道”淘寶直播大賽、直播帶貨培訓班等活動,推動張北縣農特產品網絡銷售。目前,已發展直播帶貨淘寶店鋪500多家,入圍“中國縣域電商競爭力百強榜”,被評為“中國社交電商消費扶貧示范縣”,今年1—6月實現網絡零售3.01億元。
夯實快遞進村貨源“壓艙石”
“發貨端、物流運輸、收貨端”是快遞順利進村的重要環節。張北縣在促進農村消費的同時,還需做大做強農特產品供應,為快遞進村出村提供貨源保障。
壯大優勢農特產品供應,通過農產品銷售帶量。圍繞馬鈴薯、甜菜和奶業“一主兩輔”主導產業,適當給予政策、資金、用地支持,持續做大做強優勢農特產品生產銷售,帶動農村快遞物流業務量增長。目前,已建成特色種植養殖倉儲示范基地18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8個,年內計劃新增設施農業1萬畝,發展特色訂單農業16.25萬畝。
打造農特產品地標品牌,通過品牌效應穩量。穩步推進張北馬鈴薯、張北莜麥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宣傳,全面叫響本地農特產品品牌,徹底打開農特產品銷路,穩定農村物流快遞進村業務量。目前,已建成市級以上農業產業龍頭企業32家,創建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875家、家庭農場 298 家;認證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6.5萬畝、生產企業31家、產品62個;壩黎公社有機藜麥、中都口蘑醬入選中國小康優選地標品牌。
拓展稀缺農特產品供應,通過以特制勝提量。依托張北壩上高寒地區獨特的地理、氣候、光照、地質優勢,結合鹽堿地開發和節水農業推廣,大力引進微型薯、西瓜、網紋甜瓜等農產品生產,打造獨具本地特色的稀缺農特產品,全面提升農副產品出村業務量。目前,該縣年產微型薯8億多粒,占全國約40%的市場份額,被評為“中國馬鈴薯原原種之鄉”;特色西瓜產業已發展至5個鄉鎮5000多個大棚,年產麒麟西瓜6000噸,張北“彩虹西瓜”可比普通麒麟西瓜每公斤售價高出1元錢。(記者 張琪 通訊員 要鵬光 湛東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