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舒適生活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張北縣創新舉措拓寬就業之路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近年來,張北縣堅持俯下身子調研,傾聽群眾呼聲,擼起袖子實干,解決群眾愁盼,用真心體民情,以“民生”惠“民聲”。創新舉措促就業,拓寬再就業之路;深入基層解民憂,破解看病難之困;探索養老新模式,助力幸福養老夢,以務實行動描繪出民生福祉新畫卷,開啟民生事業發展新篇章。
“創益工坊”學員學習漁具制作 文一斐 攝
“創益工坊”搭把手,群眾就業“有幫手”
“從孩子出生我就一直沒工作,現在通過社區的‘創益工坊’找到了這份在家就能干的活,兩個月不到掙了1500多,不耽誤照顧孩子還能補貼家用,我很滿足。”要艷美是一位7歲孩子的媽媽,走進她家,書桌成了“工作臺”,擺放著她用來制作穿戴甲的材料。
“周圍幾個鄰居也在做,大家積極性都很高?!遍T檻低、投入小、好上手、時間自由,居家做工也能有穩定掙錢渠道,跟要艷美一樣,在張家口市張北縣永春南街道社區已經有300多位居民通過“創益工坊”實現了居家增收。
居民就業有需求,政府幫扶有辦法,永春南街“創益工坊”的成功并非個案。2023年3月,為解決企業商戶用工難題、轄區居民就業難題,張北縣委組織部精心打造社區黨建品牌——“創益工坊”,企業發送需求,社區整合篩選,可靠、福利性強、適合普遍就業群體的工作信息便送到了居民身邊。截至目前,張北縣6個”創益工坊”已幫助128家企業解決用工難題,開展集中培訓100余場次,為569人提供靈活就業崗位。培育的4支假發編織、穿戴甲制作“先鋒團隊”,吸納就業婦女508名,人均月增收2800元。
2024年,張北縣繼續積極融入京津冀社會保障大格局,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提質增效優服務,精準幫扶助發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河山新聞記者 王松 通訊員 郭慧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