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進行脫毒苗組培擴繁。
走進位于張北縣的張家口耘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組培車間,一排排置物架上擺滿罐頭瓶大小的透明玻璃瓶,瓶子里滿是嫩綠的丫苗,有的瓶子里的幼苗已經長到七八厘米,有的只有一厘米高,細長的根須盤在瓶底,對于長高的幼苗經過再次剝離培育,這些幼苗將越來越多,這就是馬鈴薯微型薯種苗。
在老輩人的記憶里,春季到了馬鈴薯播種期時,需要將地窖里儲存的舊馬鈴薯取出,切塊后再播種到地里。而這樣直接種到地里的種子很容易被病毒侵染,如果把帶病毒的馬鈴薯種子種到地里,不僅影響產量,還可能導致腐爛霉變。而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最為熟悉的土豆卻可以在小小的玻璃瓶中孕育出來。
據了解,為了培育出優質的馬鈴薯品種,科研工作者會選擇品種優良的單株進行培育,將消毒過的土豆芽置于高倍顯微鏡下,用解剖針去掉包著莖尖的小葉,剝取帶有葉原基的莖尖,接種于培養基的試管中,獲得試管苗。再通過一系列檢測,確定試管苗安全健康才能進行大規模培育擴繁。
“繁育脫毒苗,是培育脫毒種薯的第一步。”在張家口耘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面積達600平米的組培車間,暖意融融,干凈整潔,公司組培中心經理張曉明介紹,“目前是繁育脫毒種薯種苗的關鍵時期,種苗繁育需要環環相扣,從玻璃瓶清洗消毒到培養基配置;從莖尖剝離到病毒檢測等,整個流程繁雜而精細。”
在現場,記者親眼目睹了玻璃瓶的機器清洗、高溫消毒等環節。技術人員將透明的培養基導入玻璃瓶,然后通過高壓滅菌鍋殺菌。操作臺前,工作人員身著白大褂,手持鑷子和剪刀,熟練地將瓶苗進行剝離,一瓶瓶新苗就此誕生。
張曉明拿起一瓶剛剛剝離好的新苗告訴記者:“經過近25天的生長,這些小苗長高、長滿,然后可以再次分離,進行組培擴繁。從年前的11月份一直到年后的4月份,都是脫毒苗擴繁的時間,我們預計要擴繁100萬株。到4月中旬,這些苗就可以移栽到大棚里了。從一株幼小的組培脫毒苗,到一粒原原種,經過了一系列關鍵環節,完成了馬鈴薯脫毒良種化過程。”(記者 張鳳燕 通訊員 夏培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