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大雨過后的陽原縣西關村,汽車駛過,路面卻沒有水花。雨水都去了哪里?
今年夏秋兩季,全市雨水偏多,防洪排澇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而在陽原縣,大雨過后,曾經的“臭水溝”成為了防洪排泄的“護城河”。
在陽原縣西關村,一條新修而成的“護城河”高3米有余,一路曼延,大雨天氣,上游流經而來的雨水順著河道一路匯集,流經陽原縣人民公園、南湖公園、辛其公園,最終匯入了桑干河。
這條“護城河”就是啟動于2023年的陽原縣西沙河河道綜合提升項目,“護城河”也被稱為“上善河”。而在兩年前,這里還被村里稱為“臭水溝”“西沙河”。
陽原縣市政管理中心主任馬文軍介紹:陽原縣西沙河河道綜合提升項目建設地點北起東沙河上游,經輸水管線至人民公園,南至南湖公園及下游河道,開展綜合提升治理。
“一期河道治理總長度10070米,期間新增了河道槽蓄、防洪、岸坡、給排水等工程,建立了大數據防洪平臺、大數據排澇平臺和河道水生態智能維護平臺?!瘪R文軍說,陽原縣西沙河河道綜合提升項目一期建成后,陽原縣西關村至南湖公園段內澇頻發、水體黑臭等城市水問題等以解決。
“以前最怕下雨,河水就打家門前過,雨多了河水還進屋,一到下雨全家提心吊膽,只能在家門口守著?,F在好了,新修的‘上善河’又深又寬,再也不擔心河水進屋了?!奔易∥魃澈雍拥肋叺奈麝P村村民趙瑞珍最有發言權。20多年來,趙瑞珍老人一家最怕的就是下雨,如今寬闊的護城河道從家門前過,高高建起的橋面橫穿河道,連接起河兩岸的居民,水泥橋面再不似之前“一踩兩腳泥”。
西沙河河道綜合提升一期項目是陽原縣建設“海綿城市”,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縮影之一。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陽原縣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積極改善城市內澇、提升城鄉生態環境,從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兩方面切實,提升人居環境和城市品質。
如今西沙河河道綜合提升目前還在持續推進,2025年,陽原縣實施了五個管網改造項目,新建雨水、污水管道14萬米,其他管道3.3萬米,鋪設瀝青路面40.3萬平方米、混凝土路面32.8萬平方米,整修輔道11.7萬平方米,縣城品質品位顯著提升。同時,陽原縣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有序推進桑干河綜合治理,完成10多個村莊污水治理和環境整治工程,地表水、地下水穩定達標。
河道建設的同時,利用河道邊緣、村莊空地,陽原縣建設了多個口袋公園。在陽原縣西關村河道邊的福祉園內,“我們如此熱愛陽原”成為外地游客和當地居民的漫步“打卡”點之一。夕陽西下,公園旁邊的“上善河”一路延伸……(馬國萍 仝輝 魏宏志)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