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汗淖爾濕地水域面積創二十年來最大記錄,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的遺鷗從3000只增至8800只;官廳水庫入庫水質穩定在國家Ⅲ類,191種鳥類與318種水生植物在此共生……在張家口,幾大濕地的悄然嬗變,不僅是“草原之腎”的蘇醒,更書寫著生態保護與發展共贏的時代答卷。
濕地的“復蘇”,從來不是大自然的偶然饋贈,而是系統治理的必然。從尚義縣關停 114眼機井、調整1.1萬畝耕地,到全市投入近28億元修復9.17萬畝退化濕地;從集聚資源成立“京張濕地保護修復科技示范中心”,到《張家口市官廳水庫濕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護航,生態建設者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為濕地編織起一張立體守護網。跨區域協作、公眾意識增強更讓這份守護有了持久生命力——當村民紛紛主動勸阻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當孩子們了解了更多濕地知識,濕地生態保護便有了最堅實的土壤。
生態向好的底色上,正生長出發展的新綠。康保縣“觀鳥經濟”悄然興起,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文旅融合譜出新篇章,尚義縣規劃的“綠色產業”將促進當地群眾致富增收……“濕地+”模式讓沉寂的生態資源變成發展資本,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
從濕地生態藍圖到水鳥翔集的實景,張家口濕地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的成果證明,當我們以敬畏之心守護自然,自然必將以豐盈之態作為回饋。當前,張家口正在建設首都“兩區”、加快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根植生態建設和保護成果,借力跨區域資源共享、治理聯動,加快推動文旅融合,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等綠色產業,讓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發展動能,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上,還將續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王棣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