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謝謝你們了,一趟一趟協調,解決了大家的煩心事。”近日,橋西區西沙河大街88號樓的管道更換后,居民代表到社區致謝。
橋西區建城歷史長、老舊小區多,加之群眾訴求日益多元,迫切需要在收集化解居民群眾急難愁盼上改革探索。2021年以來,橋西區以群眾事主動辦為主線,全覆蓋搭建居民議事廳,切實把矛盾問題化解在最基層、解決在家門口,實現了基層治理與民生服務的良性互動,讓老城區釋放基層治理新效能。據統計,橋西區在44個社區建立居民議事廳,幫助居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近萬件。
因地制宜 議事場所機動化
為有效緩解橋西區新華后街路段交通擁堵問題,新華苑社區黨委召集駐街單位共同商討解決對策,最終確定設置由南向北單行道解決道路擁堵問題;工人新村街道南新村社區黨委為著力解決秀水怡園小區多層居民“飛線充電”難題,通過鄰里大管家廣泛入戶溝通收集住戶意見,最終確定將拆除違建騰出的240平方米空間用于建設非機動車停放服務站……
橋西區通過立體搭建議事平臺、橫向搭建聯動體系、縱向搭建貫通鏈條,俯下身子貼近群眾,更好收集解決居民訴求。在全區44個社區建立居民議事廳,采取“會場+現場”“固定+移動”“集中+分散”等方式每周開庭議事,推行收集問題、分類處置、協商議事、辦理反饋、激勵評價五個步驟,搭建起居民表達意見、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議事平臺。將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三新”領域、民生服務機構等黨組織全部納入區域化黨建管理,依托居民議事廳,定期召開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全區共選配336名兼職委員,推動形成平時聯建共治,急時聯動處置的新格局。居民群眾通過與組織體系成員聯系,在小區廣場、休閑亭、街頭巷尾就近議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廣泛參與 議事隊伍多元化
堡子里街道鼓樓西社區西關街五道巷3號院居民在堡子里危房修繕中,有較強的抵觸情緒,區住建局房管三處負責人得知情況后,主動到施工現場進行協商溝通、答疑解惑,耐心細致講解危房修繕政策,最終得到了居民的理解與支持。這是橋西區充分發揮區直干部“專業優勢”幫居民解決問題的生動注腳。
該區著力破解基層治理中坐等群眾上門問題,讓黨員干部離開案頭、敲門入戶與居民群眾接觸,發揮區級領導“關鍵優勢”、區直干部“專業優勢”及社區力量“主場優勢”,在基層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行常委包聯鎮街,區級領導包聯兩到三個社區,把方向、做決策、定大事,啃硬骨頭、涉險灘,幫助解決社區長期解決不了的問題。2024年以來,33名區級領導下沉社區參與集中議事712次,協調解決問題830件次。充分運用在職黨員干部職業特長和崗位特性,將全區52個區直單位、1000余名機關干部全部納入居民議事廳說事解題隊伍,讓問題處理更加高效。同時,把社區作為解決居民群眾問題訴求的主陣地、主戰場,從小區居民中摸排、線上線下公開招募、街道社區小區逐級推薦遴選,積極挖掘居民議事廳能人,通過居民點單、社區派單、能人接單,使議事能人廣泛參與社區各類志愿活動,切實打通社區治理壁壘。
健全機制 議事流程規范化
把構建管用有效的居民議事廳工作機制,作為推動社區更加主動地發現收集居民訴求、高效有序處理居民急難愁盼的有效利器,確保群眾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解題有速度。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區長直通車、人民網網民留言等渠道中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訴求,納入居民議事廳議事內容,全方位多角度傾聽民聲、掌握民意、解決民憂。建立街道黨政班子成員輪流駐居民議事廳議事制度,提前將接待干部聯系電話、辦公日期在社區公示欄公示,方便社區居民和干部預約來訪、上門走訪,切實將社區治理被動“接招”轉為主動“出招”。
此外,積極開展關愛特殊群體服務活動,通過議事有效掌握特殊群體實際困難需求,開展結對聯親、走訪慰問,每個街道配備2名專職人民調解員,每周輪值至少參加1個社區議事,調解民間糾紛、化解鄰里矛盾。依托議事廳搭建“共享法庭”,法院委派“議事能人”,協助開展家事糾紛調解、心理疏導等家事審判工作,南營坊街道南茶坊社區邀請法律顧問幫助解決民間借貸糾紛,節省了訴訟成本和訴訟時間,贏得了涉事居民的一致好評。(記者 趙彩芬 通訊員 陳偉 高陽 王曉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