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河北移動召開2022年生態合作伙伴大會,攜手合作伙伴正式發布算力網絡品牌——“冀算”,面向行業客戶提供高可靠、高穩定、高質量的算力服務,也為北京和天津的企業算力外溢提供堅實的算力網絡底座,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注入澎湃動力,助力京津冀數字經濟的協同發展,向“網絡無所不達、算力無所不在、智能無所不及”的目標邁出重要、堅實的一步。
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是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明確要求,其中算力網絡是重要一環,它也是衡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根據中國信通院的統計,美、中、歐、日占據全球算力規模的84%,同時美、中、德、日、英五國數字經濟規模占全球的79%。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全社會對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算力,不僅是信息數據的處理能力,還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動能,這使得算力競賽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焦點。
河北省環京津、沿渤海,地理位置優勢明顯,自國家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三方在資源、生產和勞動力等方面優勢互補,形成區域的良性互動,打造區域經濟一體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21年三地的地區生產總值已經是2013年的3倍。河北張家口等多地的數據中心的電力等資源相比周邊區域便宜,且氣候溫度較低,是天然的綠色節能數據中心局點。另一方面,北京和天津既有大型互聯網高新技術企業,又有一大批重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加速,兩地的算力訴求劇增,河北省具備天然優勢去承接兩地的算力外溢。
發展算力網絡,離不開支撐算力的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中國移動率先提出以算力為中心,網絡為根基,打造網、云、數、智、安、邊、端、鏈(ABCDNETS)等多要素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實現“算力泛在、算網共生、智能編排、一體服務”目標,推動算力成為與水電一樣“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
河北移動根據中國移動集團“4+3+X”算力中心部署,制定了全省“1+3+N”布局規劃,打造張家口國家算力中心和石家莊、保定、廊坊3個省級算力中心,同時也在全省地市區縣等部署多個算力節點,規劃建設子架數達到8.7萬架,規劃服務器超170萬臺,通過國家、省級、地市、邊緣的四級算力立體布局,預計2035年整體算力規模可達到5000PFlops,可提供CPU通用算力、HPC超算、GPU/NPU/ASIC智算等多樣化算力,為承接北京數據中心遷移和算力增量外溢打下堅實的算力基礎設施。同時,河北移動持續關注數據中心的碳排放,到2025年,電能利用效率(PUE)1.3以上的大型和超大型存量數據中心將依法依規全部騰退關停,用實際行動踐行國家“雙碳”戰略。
算網融合要推動“計算”與“網絡”從架構到業務的深度融合,讓行業客戶安全、快速、高效地訪問算力資源,這就需要一張提供連接服務的高品質網絡。河北移動基于全省超廣覆蓋的光纜資源,部署OXC、OTN、ASON等先進的技術構建了一張高品質的全光算力網絡,具備以下優勢
● 立體架構:河北移動打造一張全國領先的全光立體骨干傳送網,通過OXC全光交叉,實現兩張網絡的靈活調度。
● 高速干線: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在骨干網上部署200G/400G,實現網絡超大容量,并在各個邊緣云池和張家口集群預先建立高速管道聯接,實現地市的數據快速搬運,算力共享。
● 永不掉線:基于先進的ASON光電協同提供多次斷纖保護的能力,實現算網聯接通道99.999%的高可靠性,確保算力永遠在線。
● 超低時延:全網部署36套OXC,實現業務一跳直達,從而打造了北部張家口和中部雄安、廊坊、保定的1ms、京津冀3ms、全省5ms的算力時延圈,滿足冷/溫/熱等不同類型的業務訴求。
● 運力地圖:算力中心和全光網絡高速互聯,通過運力地圖實時呈現算力間的連接狀態,實現算網融合和統一編排,助力算網資源的最優化調度。
● 泛在接入:河北移動部署超過1000個OTN站點,下沉至行業客戶的1km范圍內,并提供OSU-OTN、PON等多樣化接入方式,全力推動算力成為像電力一樣“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
通過高品質OTN網絡和超強算力中心的強強聯合,河北移動正式推出的“冀算”產品,實現算力一網通,中心算力與地市算力的協同調度,通用算力與AI算力的統一調配,可以為東數西訓、東數西存、圖形渲染、智慧政府等場景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通過這張算力網絡,可以實現京津冀遠程醫療協同,提供千里之外的優質醫療服務,提供遠程醫療教學、遠程會診、醫療數據存儲等場景應用。還能服務北京天津的智慧制造,提供AI模型訓練、模型管理、模型迭代、增量訓練等服務,賦能智慧工廠、智能質檢等各生產環節,助力京津冀數字經濟的協同發展。
未來,河北移動將聯合產業鏈的上下游,堅持業務創新,持續打磨產品,探索算力網絡應用場景,加速整合統籌現有資源和能力,通過引入先進的網絡技術通過構建泛在融合的算力網絡,最終實現“網絡無處不達、算力無處不在、智能無所不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