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連日來,張家口市各領域專家學者、各級各部門黨員干部熱議報告內容,大家紛紛表示,中國的發展實踐證明,發展中的問題只能通過發展來解決。只有不斷發展,才能實現人民對生活安康、社會安寧的夢想。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高質量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十大報告說】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聲音】
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主任佟丹丹:
近年來,張家口市圍繞主導產業加快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平臺體系建設,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地,帶動產業鏈條日益完善、集聚效應逐步顯現。立足新發展階段,如何著力構建具有體系完備、運轉平穩、質量更高等特征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切實發力:一是以“鏈式思維”發展產業為著眼點統籌推進項目建設,構建更加完備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立足主導產業,以及區位和資源優勢,尤其是綠色能源富集的優勢,要強化產業上下游延伸、左右鏈配套,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加快構建企業集聚、項目集合、產業集群、要素集約、創新集成的產業生態體系。二是以科技創新催生新動能為著力點,構建更高質量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充分利用現有主導產業集群發展、協同創新的優勢,注重產業政策與創新政策協同,加大對實體經濟和創新企業的精準扶持,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本地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逐步形成品牌效應。三是以優化服務保障為落腳點,構建更具效率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將打造優質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產業加快發展的有力行動,強化主動服務的意識,從提高政務服務和企業服務質量入手,貫通上下游產業鏈條,在要素保障、市場需求、政策幫扶等領域精準發力,為產業發展壯大提供全方位的助力。
懷來縣數字經濟局負責人曹錦斌:
近年來,懷來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等機遇,立足自身優勢,積極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目前,秦淮數據、騰訊科技、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合盈數據等一批大數據企業和軟通動力、競業達等一批軟件龍頭企業相繼簽約落地并部分投入運營,形成了以東花園為龍頭,輻射帶動沙城、存瑞、桑園三個片區的產業發展格局,累計簽約項目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聚集上下游數字經濟企業72家,簽約服務器約450萬臺,在線運營服務器近64萬臺,是環京地區簽約、運營服務器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基地。截止2021年年底,全縣“數據+軟件”項目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1.9億元,稅收1.06億元,完成年固定資產投資55.8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4億元。未來,懷來將承接北京等地的金融證券、災害預警、遠程醫療等實時性新增算力需求,建設高密度、高效能、低碳數據中心,構建“北京做總部、懷來做計算”“北京做研發、懷來做交付”的差異化發展格局。
張家口極光灣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慶震:
張家口極光灣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是原沃爾沃汽車發動機工廠,2013年8月建成投產,電動發動機一期項目已批量生產,為沃爾沃汽車在全球范圍內首條電動機生產線。10年來,張家口市立足南山汽車產業基地,不斷壯大汽車制造行業,以“極光灣”和吉利汽車張家口分公司為龍頭,不斷完善汽車產業鏈條,帶動周邊區域汽車研發、物流、商貿、服務及關聯企業發展。目前,南山汽車產業集群入駐汽車零部件、物流配套等相關企業26家。去年,“極光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邁出重要一步,生產了25萬臺發動機和12萬臺電動機。未來,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加快產品升級步伐,讓“張家口制造”走向世界。
【二十大報告說】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
【聲音】
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張亞瑛:
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部署擲地有聲。
從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將“糧食安全”“老百姓的幸福生活”這樣的“國之大者”放在心上,圍繞建制度、強基礎,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區,張家口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脫貧目標任務,狠下“繡花”功夫,精準施策,脫貧攻堅圓滿收官,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工作扎實推進。今后,我們需繼續發揚脫貧攻堅精神,探索健全防貧監測和幫扶新機制,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全力以赴抓銜接、促振興。
河北北方學院農林科技學院講師王鑫偉: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裝中國糧?!秉h中央一直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更是提出了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國家糧食安全戰略。10年來,張家口市時刻緊繃糧食安全之弦,堅持不懈抓好耕地保護、科技興農、產業發展三大關鍵點,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耕地保護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張家口市堅守耕地保護紅線,以法律為支撐,不斷加快完善耕地保護制度建設,織密耕地保護網??萍寂d農是重中之重。結合本地實際,張家口市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利用科技逐步解放人力,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從農作物本身入手,因地制宜,種植諸如藜麥等高抗性、高營養價值作物。同時,加快農作物育種進程,大力發展分子育種,利用基因編輯等新型技術手段,精確培育抗干旱、抗低溫、高光合效率等優良性狀的本地高產作物。產業發展是糧食生產的關鍵。張家口市不斷探索農業產業化新模式,逐步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新格局,通過農業企業化經營,將產前、產中、產后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推動“三農”工作實現現代化,讓我市鄉村振興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市農科院原谷子所所長趙治海:
張家口市毗鄰北京,發展雜糧產業具有獨特優勢。作為張家口市農科院研究成功的科技成果,發展雜交谷子對保障我國北方旱作農業區糧食穩產增產,抓好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促進鄉村振興作用不容小覷。同時,谷草又是生產優質牛羊肉不可短缺的飼草,張家口畜牧業收入占農業的80%,谷草羊和谷草牛的發展也對鄉村振興意義重大。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審議并將通過《張家口市飼用谷子等本地特色飼草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實施方案》。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振興鄉村經濟,對農業生產及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明確了大家的努力方向。在新征程上,我們廣大農業科研人員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一重要戰略要求,全力以赴開展農業科技創新,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不懈努力。
【二十大報告說】
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聲音】
市委黨校市情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呂麗梅:
區域協調發展是跳出區域自身談發展的一個關乎城市長遠科學發展的大命題。過去10年,是張家口持續推進城市更新、不斷優化發展的10年,是張家口站在綠色發展、生態強市的道路實現巨變的10年。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張家口市立足“首都兩區”功能定位,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模式,積極對接京津,努力推動三地產業轉型分工協作、公共服務互補互促,主動融入京津冀產業發展生態圈,打造省級重點承接平臺,精準承接北京產業轉移,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有力推進了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張家口市累計與京津對接合作5000萬元以上項目235個,總投資2715.24億元。生態協同發展方面,與北京建立了聯防聯治工作機制,在大氣、水、危險物跨區域處置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方面,張家口市與北京簽署醫療合作協議,實現與北京各醫院全面合作,百姓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首都高水平醫療服務。在教育方面,已與京津9所院校及教育部高教中心建立合作關系,一批優質教育資源落戶張家口??萍己献鞣矫?,簽署了京張科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有力推進了張家口科技創新步伐。當前,張家口市正著力發展后奧運經濟,力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質量更高、效果更好。
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段君慧:
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是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張家口作為首都北京的上風口、水源地和西北大門,在生態系統、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人文等方方面面與北京有著密切聯系。京張攜手籌辦舉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提供了戰略機遇。精心做好冬奧場館賽后利用工作,扎實落實奧運遺產可持續發展計劃,加快推進后奧運經濟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中之重的工作。目前,張家口市圍繞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結合全域旅游、全季體育等目標打造,深入研究、深度謀劃,積極包裝一批引領性和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搞好文創產品開發,推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產業上檔升級。下一步,我們將緊抓后奧運經濟發展和“首都兩區”建設重大機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高質量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把張家口打造成為國際冰雪運動與休閑旅游勝地。
市交通運輸局總規劃師王海峰:
10年來,張家口市始終把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作為重中之重,按照協同優先、合作優先、對接優先的原則,加速融入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進程,全力推動規劃同圖、建設同步、運輸一體、管理協同,在公路、鐵路、航空領域取得突破。
目前,京張高鐵、崇禮鐵路、大張鐵路、張呼鐵路4條高鐵建成通車,太錫鐵路太子城至崇禮段建成通車,張家口市鐵路通車里程突破一千公里,同時沿線7座高鐵站同步投入使用;張承高速、京新高速三期、延崇高速、太行高速、張石高速蔚縣支線等5條高速建成通車,公路通車總里程位居全省第二,其中高速通車里程位居全省第一;張家口寧遠機場達到4C級規模,最多時運營航線11條,通達城市13個,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1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達到5000噸。如今,京張兩地交通互聯更加便捷,環首都“一小時交通圈”正在逐步完善,群眾出行更加便利。京張綜合立體交通、客運物流網絡已初具雛形。(記者 趙曉剛 呂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