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就我市“打假解民憂”活動進行發布。記者獲悉,我市在連續三年開展“打假保名優”活動基礎上,結合侵權假冒跨區域、鏈條化新特點,今年以來在全市范圍升級開展“打假解民憂”活動。通過建機制強根基、優舉措破難題、重實效惠民生,著力將該活動打造成市場監管領域優化營商環境的“金名片”,為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注入強勁動力。截至10月,全市共查辦侵權假冒案件124件,切實營造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與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嚴格對標上級工作要求,制定了《2025年張家口市“打假解民憂”活動方案》,以走訪調研、專題座談會為紐帶加強企業溝通,開通“維權綠色通道”,對企業反饋的侵權假冒線索實行臺賬式管理、點對點對接,推行“一企一策”定制化解決方案。同時制定了《張家口市2025年反侵權假冒政企協作企業名錄》,精選5家品牌保護需求突出、協作能力強的企業納入管理。通過全面梳理本市龍頭企業、知名品牌及外省市在張品牌企業信息,建立健全重點保護臺賬。依托三大平臺構建“廣覆蓋、多渠道”線索征集網絡:借助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群眾基礎收集民生類線索,依托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業優勢挖掘商標專利侵權線索,依靠12315平臺便捷性捕捉即時投訴信息。結合大數據分析與專業研判開展線索甄別,為精準執法提供堅實支撐,切實提升打擊靶向性,重點打擊兩類違法行為:制售假冒偽劣食品、工業產品及日用消費品,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濫用、冒用商標專利、地理標志等侵權行為,維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
全面落實《京津冀市場監管執法協作框架協議》要求,推動跨區域執法協作向縱深發展。3月聯合北京執法人員開展永輝超市專項核查,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4月赴天津河東區簽署協作協議,完善“張家口+天津河東+北京朝陽”對口對接通訊錄,構建“京津冀——朝河張”執法協作體系;10月召開京津冀執法協作聯席會議,30余名三地執法人員開展案例研討、資料互換,建立“執法溝通直通車”“案件會商”“執法協助”“交叉執法”四大機制,實現跨區域違法全鏈條打擊。
在執法檢查中,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對未觸安全底線、無主觀故意且無實際危害的輕微違法,嚴格落實“首違不罰”清單;對依法處罰案件,綜合考量情節與危害程度,依規適用自由裁量從輕處罰;對守信主體實行“無事不擾”,對輕微違法企業開展普法引導。通過免于行政處罰案件辦理,實現監管力度與溫度的有機統一。( 戈彩鵬)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