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潔,沽源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她不僅是媒體變遷的親歷者,更是將基層脈動轉化為時代強音的“解碼器”。她始終將身心沉潛于生活深處,創作直抵人心的作品,讓平凡個體綻放出時代的光彩。

廿一載堅守,光影寫春秋
桂潔的記者生涯,就是一部媒體進化史。從早期的沽源貼吧開始,她便用飽含溫度的文字,細致記錄家鄉的風土人情與點滴變化;當公眾號成為主流傳播載體時,她迅速轉型,以深度圖文報道持續輸出沽源故事,讓更多人了解這片土地的發展;現在短視頻正熱,她負責的“沽源人沽源事”抖音號已經成了本地妥妥的“流量擔當”。
近三年來,她和團隊每年創作推出400余條短視頻,內容覆蓋產業發展、旅游資源等多個領域。這些作品沒有“高大上”的宣傳片套路,而是充滿“土味兒”與人情味的真實記錄——可能是田間地頭農民勞作的場景,可能是社區里的暖心小事,也可能是政策落地后百姓的真實反饋。新聞報道入耳入眼易,入腦入心難,而“貼著地面跑”的鏡頭、“泡”在鄉間地頭的堅持,正是她的作品能戳中人心的關鍵。
樹典型旗幟,彰凡人微光
在典型人物報道領域,桂潔有著極強的專業性。她的秘訣在于“深采訪、真書寫”。她筆下的中醫李雪梅、返鄉創業者睢亞麗、優秀教師阮文全與李麗等,先后獲評全縣“雙爭”人物或優秀女性代表,他們的故事也成為激勵更多人的精神力量。
對桂潔而言,典型報道不僅是“腦力活”,更是耗費心力的“體力活”。在采寫小河子鄉大紅石砬村支書劉偉的《筑巢引鳳謀振興》系列報道時,她遇到了不小的難題——劉偉天生口吃,正面采訪有難度。為了講好這個故事,桂潔從當年四月蔬菜育苗,一直跟拍到八月蔬菜上市,前后往返村里十幾趟。她沒有執著于讓劉偉面對鏡頭說話,而是用一系列短視頻記錄下蔬菜種植從育苗、生長到豐收的全過程,側面展現劉偉的付出與村莊的變化。最終,這些視頻不僅收獲了一大波流量,也讓更多人看到基層干部的堅守,點燃了大家對建設家鄉的自豪和信心。

借流量東風,為家鄉代言
大石砬村的逆襲故事,最能體現桂潔的“硬核”工作法。為了挖透這個村從“臟亂差”到“美如畫”的蛻變,她經常一連幾周、一周幾次地往村里跑。從縣城到大石砬村,來回一趟65公里,兩年下來她自己開車跑了至少60多趟,行程超過4000公里。
這份堅持真沒白費——她做的大石砬村短視頻播放量破千萬,讓“花卉之鄉”大石砬村全面“出圈”。對村支書孫喜玲的報道更是成了爆款,《初心閃耀一諾無悔》等專題還在河北省委組織部《時代先鋒》欄目里播出,孫喜玲的故事成了沽源女性創業、基層干部干事的榜樣。
21年如一日,她一直在路上、在基層、在新聞現場,捕捉那些感動瞬間,讓政策通過有溫度的故事直抵人心,用鏡頭和文字為時代留影,讓沽源的聲音傳得更遠更響。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