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張垣大地,秋色如畫,敬老情濃。在第十三個“老年節”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市老齡事業交出了一份溫暖厚重的答卷:從“一碗熱飯”到適老化改造,從健康管理到銀齡奉獻,以構建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服務“三網”為核心,正全力書寫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時代新篇。

筑牢保障網:養老金標準跨越“滿分線”
“養老金今年又漲了73塊4,加上各項補貼,每月能拿2000多!”86歲的退休工人王大爺在銀行柜臺前笑得舒心。這組溫暖的數據背后,是我市養老保險體系的持續優化——月人均養老金增幅達73.4元,83.36萬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月人均待遇水平達到207.95元,超過省“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180元的滿分標準。
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市財政局2025年籌集16.19億元支持困難群眾救助補助,將29.87萬困難老年人全部納入救助保障范圍。針對最需要關切的失能老人群體,全市設立59家集中照護機構,為602名老人發放服務補貼159.74萬元。在退役軍人服務領域,73名孤老優撫對象享受集中供養,3.89萬名優撫對象獲發定期撫恤補助1.91億元。
個人養老金制度同樣進展顯著。張家口金融監管分局大力推進政策落地,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開戶人數達33.31萬人,繳存金額突破4074.93萬元,為老年人未來生活再添一道保障。

織密服務網:從“一碗熱飯”到“專業照護”
上午11點,橋東區勝利北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飄出飯菜香。“兩葷一素才15元,老人減免5元!”正在取餐的李奶奶說。目前全市建成老年助餐服務設施359個,基本實現城鎮社區全覆蓋。而這只是我市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
兜底保障更有力。全市各縣均至少建有1所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全部實現集中供養。2025年,懷來、康保等4縣區8個改造提升項目獲1.65億元資金支持。
普惠服務更優質。全市19個縣區搭建了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成19個縣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79個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運營賦碼社區日間照料站點378個、村級養老服務中心站705個、偏遠村莊便利服務點2923個,實現了有需求老人就近就便享受基本養老服務。
人才支撐更堅實。全市養老護理員持證占比達70%,346名護理員通過素質能力提升工程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新組建的張家口市養老服務技能培訓學院,正開展養老護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專業培訓,為養老服務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
醫養結合更深入。全市52家醫養結合機構實現醫療區與養老區無縫銜接,醫療衛生機構在養老機構設立執業站點成為常態,“醫辦養”納入醫改考核,打通健康養老“最后一公里”。

構建健康網:從“治已病”到“防未病”
每天清晨,人民公園里總能看到70歲的張大爺跟著老年大學老師練習八段錦。“現在社區經常組織健康講座,我還學會了用手機掛號!”張大爺的經歷折射出我市老年健康服務的全面升級。
健康管理更精準。65歲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達64.98%,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率達75.62%。市衛健委推出的2+8“老齡健康服務包”,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99元,新增經費重點投向老年健康管理,體檢項目增加胸部D R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
醫療服務更專業。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設置實現全覆蓋,二級以上中醫院康復科設置比例達100%。張北縣醫院、宣化區醫院等10家機構獲評省級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老年就醫環境持續改善。
健康促進更全面。老年口腔健康、心理關愛等6項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從個人家庭、社會、政府三個層面全面推進健康老齡化。65周歲及以上常住居民家庭醫生簽約率達86.33%,讓老年人擁有自己的“健康守門人”。
銀發經濟正當時:適老化改造暖人心
“衛生間裝了扶手,廚房換了防滑磚,政府補貼30%!”剛完成適老化改造的劉奶奶贊不絕口。我市穩步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煥新”補貼工作,地面和門改造、臥室改造等6大類產品享受補貼,每類最高補貼2000元。2022年以來累計改造3.93萬戶,約占全省總任務的30%。
康養產業蓬勃發展。市發改委爭取金融貸款10.06億元支持懷來、下花園等4個縣區康養項目建設,天保京北健康城項目正式投產運營,鴻翔健康城84套康養公寓全部入住。宣化斯普榮服飾“中老年春秋裝”入選省級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銀發經濟產業鏈持續延伸。

老有所為新篇章:“銀齡力量”綻放光芒
在市老年大學,67歲的退休教師王老師正在書法班授課。“這里不僅是學習的地方,更是我們發揮余熱的舞臺。”我市持續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73.7%以上的鄉鎮(街道)建有老年學校,37%以上的行政村(社區)建有老年教學點。“河北終身學習在線張家口子站”上線課程27門,訪問量突破12萬人次。
“銀齡行動”賦能和美鄉村建設。市委社會工作部組建235支“老幫老”志愿服務隊,4289名老年人參與互助養老,服務老年群眾1.6萬人次。市委宣傳部招募1.1萬名“銀齡文明使者”參與基層治理,市教育局實施銀齡講學計劃,組織126名優秀退休教師支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
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市級場館開展老年文化活動300余場次,服務超2萬人次;組織中老年人參加群眾文化展演、四季“村晚”等活動100余場次,參與演出中老年人超10000人次。市體育局配置各類適老化健身器材380余件,讓老年人健身更安全、更便捷。
重陽到來,情暖張垣。在市民廣場“敬老月”啟動儀式現場,老年人品嘗著重陽糕,觀看著文藝演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從養老金標準跨越“滿分線”到適老化改造走進千家萬戶,從社區食堂的一碗熱飯到醫養結合的專業照護,張家口正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讓“老有所養”的幸福愿景照進現實,在這片充滿溫度的土地上,最美的夕陽紅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李響 梁大闖)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