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劉曉娟,大境門景區游客中心負責人,榮獲2023年市講解員職業技能創新選拔賽三等獎,2025年被納入張家口研學旅游指導師人才庫。

“在您面前的就是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門’的大境門。它是萬里長城沿線唯一以‘門’命名的關隘,有著380多年歷史……”這樣的講述,劉曉娟記不清說了多少遍,但每一次“開始”她都格外投入。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和動情的表達,瞬間將現場游客帶回到那駝鈴聲聲的年代,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穿越之旅。

從講解“小白”到游刃有余接待各類講解,劉曉娟用了6年時間。這是她職業生涯成長蛻變的6年,也是她努力講好大境門故事、講好張家口發展故事的6年。

2020年,對劉曉娟而言是一個轉折。這一年,她成為了大境門景區游客中心的一名講解員。剛到崗,一項重任便落到肩上。伴隨明德口街和來遠堡升級改造的逐步完成,大境門景區的范圍相應拓展,可涵蓋整個區域的講解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當領導將撰寫解說詞的任務交給劉曉娟時,激動與壓力交織在一起。她深知大境門之于張家口的意義,想到今后如此厚重的歷史要濃縮在她的筆下,還要通過她的講解傳播出去,講給更多人聽。

作為一名從未接觸過講解工作的新人,開頭無疑是艱辛的,但她仍毫不猶豫地給自己立下了“軍令狀”,不僅要寫出來,更要寫準、寫好。為了搜集到全面、精準、真實的資料,她開始大量閱讀,上網查找相關內容,請教市里的專家學者,還集中走訪了不少附近的老住戶。“每天都有新收獲,毫不夸張地說一直在刷新我的認知,原來自己對大境門、對長城文化的了解是那么淺顯,她太厚重,太令人震撼了,我要讓更多人知道!”隨著愈加深入的了解,劉曉娟心底升騰出了強烈的自豪感,而那份把家鄉宣傳出去的初心也愈加堅定。經過從海量信息中凝練,及幾十次的精心打磨,一份浸透著深沉的愛的解說詞最終定版。
從聽故事到講故事,轉變的不僅是身份,劉曉娟還歷經了從講得出到講得動聽的淬煉。讀、背、練、講,簡單的四個字卻濃縮著她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上下班路上聽稿、起早貪黑背稿、反復走點位練稿、實操交流充實內容……憑著一股子韌勁兒,她褪去了青澀,形成了融會貫通、娓娓道來的個人講解風格。

“你不說我還真不知道!”游客經常發出這樣的感嘆,這時劉曉娟總是會心一笑。這份喜悅背后是對她專業的認可,更源自家鄉被更多人重新認識后的驕傲。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圓滿舉辦,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等重大國家戰略落地張垣,張家口站在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作為一名“家鄉宣傳員”劉曉娟對自己有了更高要求,在準確講述當地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把長城精神、文保理念、家國情懷貫穿其中,將這里的精神內核和新時代下的傳承傳遞給每一位游客。

一次,兩位北京老人來到大境門景區已是晌午,正加班的劉曉娟聽聞二人想請講解,主動上前帶著他們游覽了40多分鐘。深入游伴著深度講,兩位老人聽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近年來,前來大境門打卡的京津冀游客人數不斷攀升,劉曉娟意識到,講解工作成為了一條搭建在兩地的溝通紐帶,時代賦予了這份職業新的意義。今年,劉曉娟將三代人默默守護長城的故事,帶到了“最美長城守護人”京張聯合宣講首場報告會的舞臺上,繼續講述著新時代張家口保護利用長城文化遺產的動人故事。

如今,劉曉娟又考取了研學旅游指導師,成為了大境門研學旅游基地課程研發團隊的一員,用另一種身份,將文化自信的種子薪火相傳;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著對這座城市深沉的熱愛。(韓潔 高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