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足一米六的個頭,利落的短發,鏡片后閃著亮光的眼睛,說話快而清晰,指尖因常年整理資料磨出薄繭——初見郭瑤,這個瘦小的姑娘似乎與人們印象中“挑大梁”的會長形象有些不符。
但正是這個“小女子”,在近五年的時間里,以一股不服輸的“犟勁兒”和創新的思維,帶領張家口公益志愿者促進會,構建起一張覆蓋助殘、醫療、扶貧等多領域的公益服務網絡,詮釋了新時代公益人的擔當與能量。
近年來,郭瑤抓住“直播經濟”風口,發起“愛在云端·共筑夢想”社區直播助殘項目。
她深入社區篩選殘疾人學員,組建“云端主播孵化營”,通過專業培訓、資源對接和全程陪跑,幫助多名殘疾人成為電商主播,實現居家就業。首場“助殘直播夜市”在橋西區南茶坊社區開播,肢體殘疾主播坐在輪椅上,向直播間的觀眾介紹張家口本地的農特產品。截至目前,項目已開展直播68場,帶動20余名殘疾人增收,人均月收入從原來的200元提高到800元至2000元不等,該項目榮獲“河北省首屆殘疾人創業大賽優秀獎”,成為全省助殘就業的典范。
郭瑤常說:“直播不是終點,而是讓殘疾人看見更大世界的窗口,直播屏幕不是邊界,而是讓殘疾人觸摸世界的指尖?!痹诠幙磥?,比銷售額更珍貴的,是那些曾經蜷縮在角落的身影,如今能在鏡頭前自信地喊出“張家口特產,我為家鄉代言”。
除了助殘就業,郭瑤也關注社區居民健康。
“中醫是老祖宗的智慧,讓好中醫走進社區,讓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北е@樣的信念,郭瑤于2022年發起“名醫中醫進社區”公益行動,組織退休老中醫和骨干醫師走進社區、鄉村,開展義診30余場,服務群眾超2000人次。2024年,她進一步創新推出“中醫文化集市”,設置名醫坐診、理療體驗、藥材辨識等區域,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中醫服務,同時傳承中醫藥文化。集市上,82歲的省名中醫張老先生現場號脈開方,“以前覺得中醫遙不可及,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找專家看病,還能學推拿、認草藥,太實用了!”居民王阿姨體驗完艾灸后說道。
面對初創時期的“三無”困境——沒有經驗、沒有資金、沒有團隊,郭瑤以黨建為引領,成立黨支部,堅定信念、攻堅克難。小丫頭在和自己的思想“斗爭中”,“強迫”自己繼續堅持,這股“犟勁兒”漸漸感染了更多人,如今,促進會已發展會員百余人、會員企業數十家,匯聚眾多高學歷人才。
黨建引領公益的信念,催生出一個個有溫度的公益現場——今年2月25日在“銀齡健康加油站”活動中,72歲的張奶奶舉著血糖單感慨:“郭會長教我用手機記飲食日記,比兒女還上心!”3月30日組織慰問橋西區蘇家橋雨花齋,40組愛心家庭驅車1小時送來的20類物資中,11件衣物是她為11名孤兒親手挑選的。5月17日,她聯合多家單位在尚峰廣場舉辦“攜手同行·共享陽光”助殘日活動,當殘疾人藝術團手語舞《感恩的心》一上場,臺下觀眾自發打開手機燈光……五年來,她帶領團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500余場,服務群眾超20萬人次,覆蓋助殘、敬老、環保、教育等多個領域。
郭瑤不善言辭,卻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公益的真正含義。從助殘直播到中醫義診,從物資慰問到環保宣傳,她始終奔走在一線,為需要幫助的人群點亮微光,也悄然改變著許多人的命運。(趙彩芬 高陽 王潤澤)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