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城市公共交通企業通過電子站牌、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等信息化手段為公眾提供信息查詢服務;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應當符合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并與適老化改造相結合;堅持城市公共交通公益屬性,落實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
12月1日起,《城市公共交通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領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規,標志著我國在城市公共交通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對公交行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廣泛的現實影響。
目前我市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水平如何?《條例》施行后,未來會給百姓出行帶來哪些變化?
智能化——
自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功以來,我市智能公交建設水平顯著提升,投入運營了交通綜合運行協調與應急指揮平臺(TOCC),全面升級了公交智能調度管理系統,推出了掌上公交App、張家口公交App和移動支付乘車業務,建設了80座智能候車亭及電子站牌等基礎設施,極大提升了群眾的乘車體驗。
適老化——
為進一步提高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水平,我市圍繞老年人在城市交通出行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和最迫切需求,統籌推進城市公共汽電車、出租車等領域適老化服務升級,打造了4路、13路、18路、31路四條“適老化”公交線路,開通了“2125555”市區出租車電召平臺,通過“硬設施”更新和“軟服務”提升雙管齊下的方式,提升老年人交通出行便利化水平。
低碳化——
全市出臺《綠色交通體系實施方案》,打造便捷、經濟、舒適、安全的綠色交通體系;累計投入使用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達444輛,成為全國燃料電池汽車運行數量最多、最穩定的城市之一;投用氫燃料電池重卡和工程車,持續賦能我市物流綠色高效運輸,助力減排降碳協同增效……近年來,我市始終把“首都兩區”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在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不斷調整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加快推進綠色交通建設。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條例》明確公交優先發展導向,堅持公共交通的公益屬性,同時明確了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一系列法規要求,給全市公交行業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按照《條例》要求,交通運輸部門將充分挖掘公交智能信息化技術手段在營運管理、服務提升、安全監控等方面的應用,持續完善敬老愛老服務設施,不定期廣泛征求老年乘客意見和建議,加快公交設施基礎建設,穩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便捷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到2027年,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到交通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到2035年,城市綠色出行比例達70%以上。記者 馬明明 通訊員 田宇翔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