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著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加快推進關鍵技術攻關突破、成熟技術應用示范和創新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已在柔性直流、低倍聚光等領域實現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各項科技成果在國內國際獲13項第一。
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3361萬千瓦,穩居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風電裝機規模達到2111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一;在全國第一個開展綠電市場化交易,累計交易綠電約75.47億度;建成光伏扶貧電站135.9萬千瓦,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智能輸電于一體,規模世界第一;投運張北?5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每年為北京輸送綠電141萬千瓦,各項技術創多項世界第一;雄安新區第一條特高壓清潔能源通道——張北至雄安新區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順利投運,“河北兩翼”綠電通道成功打通;北京冬奧會期間,張家口綠電輸送至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26個場館,在奧運史上第一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色供電。
氫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產業新“藍海”,我市強勢“入局”建設氫能綜合利用產業體系,擦亮“氫能張家口”品牌。在全國第一個制定了氫能產業安全監管等項目審批和支持政策,為加速國內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有益探索;建成國內第一個風電制氫示范項目(沽源風電制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累計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數量全國第一;億華通在示范區投運全國第一條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半自動化生產線,初步形成制氫、制加儲設備制造、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核心零部件、氫能整車制造、加氫基礎設施等上下游全產業發展格局。
不僅規模大,我市在產業思路的前瞻性、科學技術的創新性也領航業界。國際首套百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第六屆國際儲能創新大賽獲“2022儲能技術十大創新典范獎”和“2022評委會大獎”。(記者 王寧 通訊員 楊坤 蘇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