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是農村建設發展的“血脈通道”,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2023年,張家口市圍繞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四個關鍵環節,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全方位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2023年,全市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562.2公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96.2公里,完成對接路建設68.1公里、危橋改造4座,完成51個農村公路水毀恢復類項目。還實施縣鄉公路升級改造、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20戶以下自然村通硬化路、農村公路養護工程,持續優化我市農村公路路網結構。
在推進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方面,全市以堅持優化創新生態環境為平臺,進一步提升市場化養護的執行標準和執行效率,推動完善農村公路體制改革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設立231個路長機構、3470塊路長公示牌。
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四好農村路”建設目標,加大“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工作,充分發揮“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省級美麗農村精品示范路”等創建典型引領示范作用,將創建工作納入日常督查范圍。2023年10月草原天路張北段獲評全國首批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典型案例;懷來縣獲評2023年度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崇禮區頭道營至武家溝段農村公路在2023年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十一月份主題“立冬·文明農路再蓄力”排名第十;涿鹿縣為“四好農村路”省示范縣;蔚縣暖泉鎮等14個鄉(鎮)為“四好農村路”省示范鄉(鎮);尚義縣沽尚線等9條段農村公路為省美麗農村精品示范路。
(河山新聞記者 馬明明 通訊員 田宇翔)
時評
讓農村公路成為農民的共富密碼
馬明明
在張北縣,游客沿著蜿蜒的草原天路“打卡”熱門景點,盡情享受壩上草原的美麗風光;在懷來縣,寬敞的環湖公路串聯特色人文景觀,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如今,一條條農村公路正助力鄉村發展,在塞外大地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時代篇章。
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一個地方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修好一段路就是打開一扇致富門,不僅能促進貧困地區知識的傳播、思想的開化,還能讓農村美起來、村民富起來。
農村公路讓村民口袋鼓起來。“要想富,先修路”,道路暢通了,經濟自然也“熱”起來了。據統計,2023年草原天路張北段年均接待游客約300萬人次、車輛約86萬輛次,旅游旺季每日接待自駕游車輛超6000輛次。農村公路打通了對外通道,降低運輸成本,同時還吸引企業落戶,增加就業機會,村民自然富了起來。農村公路的建成還將鄉村美景連點成線,讓村民吃上了旅游飯,促進農村旅游業的發展。正是有了懷來縣的環湖公路,串起了沿線特色餐飲民宿產業項目,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多樣化的就業崗位,助力村民增收。
路通人旺,路通業興,路通天地寬。一條條農村公路,編織著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也串聯起鄉村美景,讓農村公路成為農民的幸福路、農村的致富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