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項目。圖片由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提供
張家口新聞網訊 北京2022年冬奧會100%使用綠色電力、全域新能源汽車應用量超4000輛、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成為全域經濟增長新支柱……自2015年獲國務院批準設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以來,張家口市充分利用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強力推進示范區建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取得國內外13項“第一”,示范區在追風逐日中,已成為張家口地方經濟發展的“金字招牌”。
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2400萬千瓦
我市是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且可開發區域地處京津唐電力負荷中心,地勢平坦、交通方便,具備建設世界級大型風電場的良好條件。
2015年7月,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獲批設立以來,我市依托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張家口可再生能源資源集聚效應,積極開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出臺了《新型能源產業規劃(2021-2025年)》《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電側儲能配置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進入了高速發展新階段。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2473.6萬千瓦,占全域電力總裝機80.7%,其中風電裝機規模位列全國首位,能源供給側結構調整凸顯。
儲能產業加速形成集群優勢
國際首套百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并網發電,尚義抽水蓄能電站抓緊建設……近年來,我市搶抓國家、省大力推進儲能產業發展和加快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建設等有利契機,積極謀劃建設以抽水蓄能為支撐的千萬千瓦儲能示范基地,已形成壓縮空氣儲能、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多種儲能技術示范。
在省發改委印發的《2022年度列入省級規劃電網側獨立儲能示范項目清單(第一批)的通知》中,我市6個項目在列,總裝機規模126萬千瓦,項目數量及裝機規模均居全省首位。另外,在尚義、赤城、陽原、懷安4個縣區共布局共享儲能電站5座,總裝機規模75萬千瓦。
其中,在建的尚義14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已完成投資4.38億,計劃2025年底首臺機組投產,2026年6月實現全容量投產。列入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儲備項目4座,總裝機容量500萬千瓦。列入省抽水蓄能“十四五”規劃重點前期項目清單及新摸排18座,總裝機容量2015萬千瓦,均已編制完成項目初步分析報告。
智能化輸送通道解決“卡脖兒”難題
作為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最主要的“卡脖兒”問題,可再生能源輸送能力不足已成為國內本領域的發展瓶頸。作為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我市提前布局、先行先試,著力構建智能化輸送通道,搶占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新高地”。
為保障新能源項目接網及送出需求,我市探索創新可再生能源電力送出方式,全力推進重大輸電工程建設。投運張北·5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創造12項世界第一,每年為北京輸送綠電141萬千瓦,約相當于北京市年用電量的十分之一;雄安新區第一條特高壓清潔能源通道——張北至雄安新區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順利投運,“河北兩翼”綠電通道成功打通;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張家口綠電輸送至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26個場館,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色供電。
與此同時,我市正在全力打造“綠色、安全、智能、開放”的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爭取更強的本地消納和外送通道能力建設。到“十四五”末,總接入能力預計達到4000萬千瓦。目前,“十四五”期間電網實施的項目中,大同-懷來-天津北1000千伏特高壓冀北段正在編制預可研報告;懷安、陽原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蔚縣500千伏站220千伏送出工程正在辦理前期手續;張北、懷來220千伏變電站主變增容工程取得核準;太師莊、王家樓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橋西、懷來東220千伏變電站年底投產。
可再生能源多元化應用格局日趨完善
作為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我市創新思路,探索用能方式變革,通過助力脫貧攻堅、發展產業集群、公共交通等領域不斷擴大綠色能源應用市場,打造多元化應用大格局。
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我市深化了“可再生能源+脫貧攻堅”商業模式,全市累計建成光伏扶貧項目1112個135.9萬千瓦,規模位列全國第一,帶動貧困戶達到14.25萬戶,占全市貧困戶數45%。我市還尤為重視打造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凝聚示范區核心競爭力。目前,已落戶我市的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企業26家,涵蓋了風機、塔筒、葉片、光伏組件、逆變器等上下游產業,建成投產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17項,具備年生產風電主機能力1200臺,生產風電葉片能力700套,生產風電塔筒能力40萬噸。
為加快新型能源產業發展,我市加速布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成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近6000個,主城區充電網絡基本形成,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達444輛,是全國燃料電池汽車運行數量最多、最穩定的城市之一。
如今的張家口能源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可再生能源多元化應用大格局日趨完善。(記者 王寧 通訊員 蘇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