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狀似雪花的手工香皂,純手工縫制的布老虎、虎頭鞋,惟妙惟肖的面塑手工藝品,活潑可愛的崇禮吉祥物金花鼠 “沖沖”……
在設立于崇禮區潤澤園小區的殘疾人溫馨家園內,一個手工藝品專區成為了這里的風景———眾多既美觀又實用的手工藝品,讓來到這里的人愛不釋手。
“所有這些, 都是溫馨家園的殘疾人親手制作的工藝品。” 崇禮區殘聯副理事長席世發介紹,這是以溫馨家園為平臺,通過殘聯主導,殘疾人自身努力實現就業的一種探索方式。
與普通人相比,殘疾人在就業方面往往技能較欠缺,適合崗位較少。2020年8月,以北京市東城區對口幫扶為契機,在席世發的主導下,崇禮區殘疾人聯合會將原有的位于潤澤園小區內為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康復等服務的溫馨家園作為 “基地”, 辦起了 “殘疾人手工藝品制作培訓班”, 并購置了相應的生產設備,聘請專業老師舉行面塑、串珠、手工編織等技能培訓,使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靠自己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與此同時,他們在啤酒廣場旁邊新建一個殘疾人溫馨家園,同時為附近殘疾人提供手工藝品制作培訓服務,嘗試以 “制作、售賣手工藝品”來為廣大殘疾人打開致富之路。
“如何找到符合崇禮區本地特色,又能讓殘疾人易學易懂的手工藝品項目,以及如何選取相應的培訓內容,是 ‘辦班’初期最大的難題。 ”席世發說,只有“特色”與“易學”兼顧的項目,才能為殘疾人帶來長期穩定的經濟效益。
為了避免 “紙上談兵”, 席世發帶領工作人員一邊向殘疾人群體進行問卷調查,一邊咨詢相關專家,并結合周邊縣區手工技能培訓經驗,確定了 “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和 “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制作”兩個項目,免費向轄區內有意愿的殘疾人提供培訓服務。
然而,想法雖好,實現卻難———殘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自信心,培訓班開辦初期幾乎無人問詢。
針對這一情況,席世發秉著扶貧先扶志的原則,帶領工作人員多次到溫馨家園和殘疾人家中 “點對點”地做思想宣傳工作,并收集省、市、區的殘疾人致富事跡,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以此來激發殘疾人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人生觀,從而積極參與到手工技能的培訓中去。
工夫不負有心人,一些性格較為開朗的殘疾人率先加入到學員行列。
“最開始的時候, 面塑培訓課程最受歡迎, 因為大家都覺得好玩。” 席世發回憶,但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化,學員們手工制作技術不斷提高,那些不斷融入冬奧色彩、本地特色的面塑制品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他們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前來參加培訓的殘疾人漸漸多了起來。
席世發一班人并未因此而滿足,而是通過積極協調崇禮區各大雪場、 酒店,申請殘疾人手工作品展示區域,制作手工制品展集等方式來為增加銷量。大家有了收益,積極性更高了,參加培訓的殘疾人也越來越多。 截至2021年底, 手工技能培訓人數已超過200人次。目前,崇禮區兩個殘疾人溫馨家園已直接帶動殘疾人實現穩定就業82人,輻射周邊7個社區,為450名殘疾人提供著相關服務。
“今年,我們會繼續鞏固已有項目,并增加剪紙方面的培訓。”席世發介紹,希望通過多元化、精細化的發展,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就業,有效鞏固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記者 劉柱 通訊員 楊光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