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2日至7月9日,我有幸通過厄瓜多爾政府與中國政府合作的“共同獎學金”項目,踏上了期盼已久的中國之旅。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出國交流,更是一次夢想的實現。長期以來,中國在我心中就是“未來的國度”——一個以科技創新、經濟騰飛和長遠規劃而聞名的國家。而當我真的走進這片土地時,中國帶給我的感受遠遠超出了想象。
初到北京,我立刻被城市的秩序、干凈的街道、守規矩的市民以及隨處可見的科技應用所震撼。掃碼支付、智慧出行、井然有序的公共服務,這些都驗證了我對“中國式未來社會”的設想。更讓我驚喜的是,在這樣一座充滿現代感的大都市里,傳統文化依然鮮活,古老與現代并行不悖。
登上長城是我此行最震撼的時刻之一。親眼站在這條延綿的巨龍之上,觸摸那斑駁的磚石,心中油然而生的敬畏難以言表。這不僅是中國的象征,更是人類文明的奇跡。相比之下,頤和園帶給我的是另一種寧靜與詩意。湖水清澈,荷花盛開,亭臺樓閣與自然渾然一體。讓我意外的是,園中有不少身著傳統服飾的游客,他們的優雅與色彩讓人仿佛穿越了時光,置身于歷史長河之中。現代都市與古老文明,就這樣在一呼一吸之間實現了和諧共存。
在與專家學者交流的過程中,我愈發感受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之處。最打動我的,是他們那種“著眼長遠的戰略規劃”。中國的發展從不依賴偶然或臨時起意,而是有一套跨越數十年的整體設計。每一項工程、每一項政策都體現出連貫性與執行力。在中國,我看到的是“說到做到”的連貫性。
另一點讓我感觸頗深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并不僅僅是高樓林立和科技繁榮,而是將“經濟發展與社會包容”結合在一起。安全、穩定與民生,是支撐發展的基石。尤其讓我敬佩的是,中國在短短幾十年間讓8億人擺脫了貧困。這一成就并非單靠經濟數字堆砌,而是通過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系統性措施,真正把人民放在了國家戰略的中心。
站在中國大地上思考這些,我深切明白:脫貧并非不可能,只要有政治意志、政策延續和社會包容,拉美國家同樣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對我所在的厄瓜多爾而言,這是一個明確的啟示。
除了宏大的發展成就,我也沉醉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北京的絲綢市場和珍珠市場,那里人聲鼎沸、色彩斑斕,商販們熱情幽默、精明干練。與他們討價還價不僅充滿樂趣,也讓我感受到中國人骨子里的勤奮與智慧。起初我對“砍價”頗為拘謹,但在那幾天的鍛煉后,我竟然學會了靈活周旋,如今回到厄瓜多爾也能派上用場。
此行另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浙江省安吉縣。安吉被稱為綠色生態之城,既有現代化的設施,又保持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酷熱的天氣里,滿眼青翠的竹林與清新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安吉向我展示了什么叫“綠色發展”,也讓我明白現代化并不意味著犧牲環境,而是可以與可持續發展相輔相成。
和來自拉美各國的記者朋友們交流時,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中國遠比想象中更親近、更真實。以前在我們的報道或印象里,中國是一個遙遠而龐大的“東方巨人”;而當我們親身走近后,發現這里的發展路徑、社會治理和文化智慧,其實都能給我們提供借鑒。中國不再只是新聞里的抽象符號,而是一個鮮活的、值得學習的現實榜樣。
未來,如果再有機會,我希望能更深入地走進中國,了解中國在科技、教育、政治和社會領域的經驗。作為一名傳媒工作者,我覺得有責任把這些故事真實地講述出去,讓更多人理解一個立體的中國。這樣的交流不僅能拉近厄中兩國的距離,也能幫助我們的國家找到新的發展啟示。
中國之行讓我看見了現代化的另一種可能:既有鋼筋水泥的挺拔,也有文化傳統的溫潤;既有高速發展的奇跡,也有民生福祉的保障。中國讓我明白,進步從來不是偶然的饋贈,而是一個國家、一代代人長期奮斗與堅守的結果。
這段經歷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它讓我更加相信,無論我們身處何地,人類共有的情感與價值是相通的:家庭的溫暖、友情的真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正是這些,把看似遙遠的中國與我的故鄉厄瓜多爾緊緊相連。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