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金斯敦9月7日電 通訊|中文課程走進牙買加特殊教育小學
新華社記者蔣彪 李夢馨
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的一間教室里,艾特特殊教育小學校長娜塔莎·拉塞爾在黑板上書寫著與顏色相關的漢字,孩子們端坐在椅子上,跟隨她輕聲朗讀。教室里時而響起整齊的讀書聲,時而響起輕快的中文歌曲旋律。
9月4日,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艾特特殊教育小學,校長娜塔莎·拉塞爾在授課。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2020年,為了解決特殊兒童的學習難題,拉塞爾自掏腰包創辦了這所特殊教育小學,隨即萌生開設中文課程的想法。
“我2012年第一次去中國。短短幾天里,我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拉塞爾說,她希望孩子們從小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以適應未來的世界。
孩子們從數字和簡單問候語開始學起。針對自閉癥、多動癥和閱讀障礙的孩子,歌曲成為重要的輔助工具,孩子們邊唱邊學,課堂生動而有趣。
9月4日,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艾特特殊教育小學,學生學習中文。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最初,拉塞爾幾乎一人撐起了整個中文課堂。擔心自己發音不夠標準,她便向中國駐牙買加大使館求助。經過協調,自2022年9月起,西印度大學莫納分校孔子學院的老師們開始定期為學校免費授課。
“后來我們有了母語是中文的老師,終于不用依賴視頻教學了。”拉塞爾坦言,她的發音并不理想,這些老師的加入至關重要。
9月4日,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艾特特殊教育小學,校長娜塔莎·拉塞爾在授課。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除了語言課堂外,中國大使館和孔子學院還會邀請學生們參加各種活動。孩子們在春節慶祝活動上寫春聯、品嘗中餐、學習使用筷子,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感知中國文化。一名學生回憶第一次參加春節慶祝活動的場景時說:“我用中文和一個小朋友交流,嘗了餃子,太好吃了。我還親手包了幾個餃子!”
拉塞爾表示,這些活動不僅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也幫助他們發展認知和情感,讓他們學會理解和適應不同文化。
9月4日,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艾特特殊教育小學,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今年,拉塞爾將學校活動大廳用中文命名為“連心廳”,寓意牙中兩國人民心心相印、友誼長存。7月,艾特特殊教育小學在“連心廳”舉行了首屆畢業典禮,兩名學生順利畢業。
拉塞爾介紹,艾特特殊教育小學是牙買加最早開設中文課程的小學之一。當地其他學校也陸續請求孔子學院協助開設中文課程。“中文課程已成為我們學校的一大特色。學校今后如果設立高中部,也要將中文納入課程體系。”拉塞爾說。
9月4日,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艾特特殊教育小學,老師陪伴學生在操場玩耍。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9月4日,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艾特特殊教育小學,老師帶領學生唱歌。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