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雷中祥攝(人民視覺)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8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經營主體1327.8萬戶。其中,新設企業462萬戶,新設個體工商戶862.9萬戶,新設農民專業合作社2.9萬戶,多種經營主體均呈現穩定增長勢頭。
民營和外資企業發展良好
隨著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建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各類經營主體呈現較高活躍度。今年上半年,民營和外資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上半年,新設民營企業434.6萬戶,同比增長4.6%。
積極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內容。上半年,新設外資企業3.3萬戶,同比增長4.1%。
從行業看,上半年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090.6億元,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3058.7億元。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278.7億元,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化學藥品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27.1%、53%、36.2%、17.7%。
從來源地看,東盟地區實際對華投資增長8.8%,瑞士、日本、英國、德國、韓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68.6%、59.1%、37.6%、6.3%、2.7%(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多種所有制企業發展態勢良好,顯示市場預期持續改善,企業投資信心有效提升,中國始終是全球投資的熱土。”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說:“民營和外資企業發展良好,表明我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進一步增強了國家經濟活力和競爭力。”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經營主體“量”的增長背后,“質”的變化更值得關注。
上半年,第一產業新設經營主體60.1萬戶、第二產業新設96.5萬戶、第三產業新設1171.2萬戶。截至6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企業2536.1萬戶,同比增長6.6%,占企業總量的40.2%,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2024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242908億元,比上年增長6.7%(按現價計算),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增速高2.5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18.01%,比上年提高0.43個百分點。
創新驅動鍛造經濟新動能。上半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和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0.2%和9.5%,高于全部規上工業3.8和3.1個百分點。1—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9%,高于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8個百分點。
“多年來,我國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的經濟發展較為迅速,總體快于經濟增速,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這不僅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消費升級、擴大有效投資空間,還改變了傳統產業的競爭格局,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文化產業亮點突出
今年上半年,消費領域文化產業亮點突出。隨著“哪吒”“悟空”“泡泡瑪特”等國產IP火爆全球,文化產業成為上半年消費增長亮點,新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增速高達17.5%,居國民經濟行業首位。
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12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4%;實現利潤總額62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3%。“從43個行業中類看,有38個行業中類實現盈利。”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潘旭華介紹,“數字內容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信息服務終端制造及銷售等3個行業對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利潤總額帶動作用明顯。”
文化新業態行業快速發展。上半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315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6%,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6.2個百分點。其中,娛樂用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其他文化數字內容服務、其他文化藝術業、互聯網廣告服務、數字出版等5個行業小類營業收入同比增速較高。
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將聚焦經營主體發展需求,持續完善市場準入退出制度,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持續優化涉企政務服務,進一步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發展活力。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