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是穩定外貿的"主力軍"。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民營企業進出口3626.5億元,同比增長19%,占全省進出口總值超七成。系列報道《走民企 看發展》,今天走進一家絲網企業,從一張"網"織天下,看我省民營企業如何"智"闖國際大市場。

本臺記者 李江月:
一張絲網能"走"多遠?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的市場占有率。就在我身旁,近十臺織機正在緊張有序地"工作"著,一批帶有YKM標簽的絲網即將從安平啟程,前往西班牙。

英凱模安平工廠廠長 莫偉:
在行業內,YKM商標是一個中國的知名品牌,能得到同行業以及客戶的尊重。

英凱模研發中心技術部經理 王檀:
這個訂單量還是很飽和的,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目前這些設備都在加急生產這個產品。

英凱模金屬網有限公司董事長 閆向陽:
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新的客戶的詢盤,提出來希望和我們合作。一個月大概能有百八十個。
位于衡水安平的這家民營企業,絲網年產4000多萬平米,其中90%以上銷往海外市場。一張小小的絲網怎么能"走"這么遠?早在多年前,當不少同行還在爭奪國內低端市場時,英凱模就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海外。

英凱模金屬網有限公司董事長 閆向陽:
絕對不要看到別人做什么賺錢,能賣出去,自己就做什么。我們所服務的這個領域必須有一定的進入門檻,只有高的標準才能讓我們和他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英凱模選擇進軍高門檻的歐美市場,這片藍海雖廣闊,但也充滿技術壁壘。轉機,來自一次美國跨國公司的考察訪問。

英凱模金屬網有限公司董事長 閆向陽:
他的技術人員拿起他的環氧樹脂網來,他問我說你能提供這款產品嗎?他說你看這個邊絲偶爾有的時候脫落,會給發動機帶來致命的傷害。我說我現在提供不了,但是我能夠給你開發,解決你的問題。在研發上,千萬不要舍不得。
回國后,閆向陽隨即組建研發團隊攻關,一年后,他們成功解決了脫絲難題,打破了美國企業的技術壟斷。此后,英凱模每年拿出銷售額6%到7%投入研發,如今,企業已有十幾項產品打破國外壟斷,擁有122項技術專利,并牽頭修訂了兩項國家標準,不銹鋼網、環氧樹脂網分別被認定為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英凱模研發中心技術部經理 王檀: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一款安全氣囊網,在汽車的安全氣囊過濾顆粒物。這個產品上蘊含了我們大概是20項的專利,打破了國外的壟斷,目前這個產品國內只有我們一家能夠生產。

英凱模金屬網有限公司董事長 閆向陽:
開發一定比他更好的產品,而且我要再做出兩個優勢來,原有壟斷的這些企業他再想再打敗我們,他很難了。
過硬的質量和更高的性價比,就是閆向陽所說的產品兩大優勢。如何做到呢?關鍵在于一場政企聯動的智能化改造:近年來,在安平縣政府的引導下,當地絲網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英凱模公司投入數千萬元,自主設計織網機、噴涂機等8類設備;縣工信局也幫忙對接,聘請河北省絲網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專家進行技術指導,推動傳統機械織機換代成了智能化生產線。

英凱模安平工廠廠長 莫偉:
從我們現在的絲材入場到編織以及我們的發貨,現在全流程我們都是在用數字化管控。我們車間的綜合設備效率提升了33%,制造成本下降了20%左右,合格率我們已經做到了99%以上。
產品贏得歐美市場認可后,英凱模加快布局"海外倉",進一步拓寬海外市場。在安平縣發改局租賃費、運輸費的資金支持下,英凱模在迪拜、歐洲建起海外倉,把倉儲、銷售、服務搬到了客戶"家門口"。

英凱模迪拜辦事處總經理 閆榮宇:
基本上我們是每周都發貨,每次發貨二十五六噸左右的樣子。你像有些客戶他不具備自己做儲存的條件,然后我們這邊就是根據他的需求去做一些規劃。對于產品質量,到目前為止我們合作過的客戶一個投訴都沒有。
企業"出海"乘風破浪,離不開政策的堅實護航。近年來,我省相繼推出《河北省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若干措施》等一攬子政策,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安平縣也專門成立外貿工作專班,推出專項激勵政策,從出口信用保險50%~70%的保費補貼,到境外參展最高5萬元支持,再到定期組織海關外貿政策培訓……讓企業"走出去"的底氣更足。

英凱模金屬網有限公司董事長 閆向陽:
剛做外貿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出口退稅需要幾個月甚至時間更長。現在只要是我們單證收齊以后,一兩天就能到賬。讓我們做出口感覺到比較放心。
注入"智造"基因,一張張絲網,聯通安平與全球市場。今年上半年,安平縣775家外貿企業揚帆出海,外貿出口逆勢增長20%以上,產品遠銷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安平絲網的全球布局,到白溝箱包的跨境熱銷,再到清河羊絨、辛集皮革的海外"圈粉",河北民營企業正以多元業態"智"闖國際大市場。石家莊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省民營企業外貿進出口總值3626.5 億元,同比增長19%,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的75.8%。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