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天上月色如銀,人間燈火可親。萬家團圓之時,總有人在堅守崗位,守護著我們的平安與健康。(標題) 在雄安新區容城縣中醫院,有這樣一對特殊的"戰友",他們是夫妻,也是同事。這個中秋,他們繼續在崗位上演繹著別樣的"并肩作戰"。系列報道《雄安"夫妻檔"》,一起來認識陰樂和王麗。
陰樂是雄安新區容城縣中醫院的急診科大夫,有時候接診的患者情況比較復雜,需要內科會診,就會遇到一個熟得不能再熟的人。
(現場聲:急診有個腹痛的患者,請你們過來會一下診。這個病人什么情況啊?這是一個腹痛患者……)

容城縣中醫院內科醫生 王麗:
我們兩個在工作中并肩作戰的時候還是不少。我們倆相識也算是有緣分,在我剛上班那會兒,我們科有一個病號突然出現呼吸心跳驟停。他是急診科的大夫,就是特別迅速,帶著搶救箱,一些個除顫儀、呼吸機,迅速到達現場,就是通過這次搶救,感覺這個人還是挺不錯。
"并肩作戰"讓這對醫院"夫妻檔"相識相知。2017年,雄安新區設立,這份驚喜,讓土生土長的夫妻倆感覺像做夢一樣。而在工作中,他們開始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夢想照進現實"。

容城縣中醫院內科醫生 王麗:
我們病房以前的咱們服務對象,主要還是咱們當地的百姓。新區建立之后,大批雄安建設者的到來,還有咱們好多引進來的一些個高精尖人才,東北、四川那邊的,全國各地吧,感覺這個事不再是咱們原來簡單的一個新聞或者說規劃,越來越真實。

容城縣中醫院急診科醫生 陰樂: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外地建設者,是北京的,出現了一個腹痛的現象,治療以后基本上癥狀緩解。我問他你現在癥狀怎么樣?他說好多了。我說要不要在急診再觀察觀察?人家說不用,我還得去工地,好多事情等著我辦呢。

容城縣中醫院內科醫生 王麗:
病房也有,我接診的一個患者,他是一個河南的年輕男性,在我們查房的時候,他就總是有打不完的電話,基本上都是說和他的工作有關。作為我們一個本地人,或者是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看到這種情況更多的是感動,這一邊生著病還一邊想著工作,還想著為咱們新區做建設。
雄安新區拔地而起的背后,正是這無數建設者的忘我付出。怎么才能更好地為他們守護健康呢?抱著這個念想,夫妻倆在共同分擔家庭責任的同時,成了業務學習的好"搭子"。

容城縣中醫院急診科醫生 陰樂:
2022年那時候,醫院也給了我們一次機會,去省醫院進修學習了半年。

容城縣中醫院內科醫生 王麗:
又是同事又是夫妻,所以說對對方的工作都是理解和支持。
就這樣,夫妻倆的想法,從服務好雄安建設者,逐漸切換到了自己就是雄安建設者。因為工作的特殊,夫妻二人在醫院"同框"的次數比在家里還多,就連好不容易湊到一起吃頓飯的工夫,也常會因為突如其來的急診任務而被打斷。

容城縣中醫院內科醫生 王麗:
飯吃一半又突然出車,哎。(是不是也經常發生這種事兒?)這種情況比較常見,肯定是得先以病患為主。
兩個人"錯過"了無數次的團圓飯,但從未"錯過"身為醫者的責任。

容城縣中醫院夫婦 陰樂 王麗:
這次排班正好我們倆趕一塊兒,正趕到那個中秋這天我們倆還是一塊兒值班。她在七樓,我在一樓。雖然不能在家里邊兒跟老人孩子一塊兒過節,但是能在醫院里邊兒堅守,跟他一塊兒,能為咱們新區的百姓、新區的建設者守好最后的一個健康防線,那也是感到無比的榮幸和自豪。爭取為新區的建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