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整體性很強,很有張力,局部又很精彩。它像一個婀娜多姿的舞者,簡而不凡,在眾多作品中一下‘跳’了出來……”臺上,專家點評不吝溢美之詞;臺下,唐山博玉骨質瓷有限公司陶瓷產品設計師王俊羽感受到了力量。
這是5年前的一次比賽場景。被點評的作品是一套命名為“盛世紅顏”的陶瓷茶具,由王俊羽設計。當年,“盛世紅顏”拿下全國陶瓷行業技能競賽實操第一名。受此鼓舞,王俊羽決定留在唐山并扎根陶瓷行業,設計的陶瓷作品多次獲得獎項。2024年,王俊羽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
與瓷結緣
王俊羽與陶瓷結緣,始于一次偶然。2013年,他從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畢業后,一直輾轉于北京等地做設計工作。2018年,王俊羽接到一位學弟邀請,來到唐山市開平區,以首席設計師的身份帶領團隊設計策劃“唐山市博玉陶瓷文化創業園空間改造項目”。
舊廠房改造是博玉公司轉型發展的起筆。“唐山陶瓷產業要振興,我們的企業也要與時俱進。”公司總經理李楊說,之所以選擇走這步棋,是博玉公司適應唐山城市轉型和產業轉型發展大趨勢,想把企業由單純的生產制造轉變為集陶瓷研發生產、創業孵化、文化傳承等于一體的產業示范基地。
承載著唐山陶瓷歷史的老廠房,激發了王俊羽的創作激情。從夕陽西下到晨曦微露,數不清熬了多少個通宵,他和團隊巧妙地將工業元素融入設計。裸露的紅磚墻、灰色的水泥地面、銹跡斑斑的金屬管道……老廠房修舊如舊,成為集陶瓷企業創業孵化、職業培訓教育、文化創作交流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博玉陶瓷文化創業園。“現在,園區成為旅游觀光的打卡地,每年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王俊羽說,博玉陶瓷文化創業園于2019年獲批“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020年被河北省人社廳評定為“河北省創業大學”。
舊廠房的成功改造,不僅讓王俊羽與陶瓷結下不解之緣,也讓他意識到傳統陶瓷產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王俊羽開始全身心投入陶瓷行業,勤學好鉆研的他很快成為博玉公司的技術骨干。在公司的支持下,承接了一項項重點任務,并多次參加各級各類專業大賽。他的作品《龍馬酒具》于2020年榮獲第八屆中國陶瓷名家名作展“金獎”;作品《云水瑤》于2022年斬獲唐山市陶瓷裝飾設計大賽“技術狀元”稱號;在2023年唐山市旅游文創大賽中,王俊羽的數件作品獲“十大禮物”“陶瓷專項獎”等多項榮譽。
匠心雕琢
走進博玉公司的陶瓷展廳,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一套名為“金色森林”的咖啡器具格外引人注目。潔白的瓷器上,金色的枝葉相互交織,枝葉下的小動物栩栩如生,仿佛將一片生機勃勃的森林搬上餐桌。
在“金色森林”旁邊,“繁花”咖啡杯具奢華而典雅。器具之上,花朵嬌艷、紋理細膩、色彩豐富,杯口、碟邊、壺嘴和把手等部位用純金勾勒,立體感、精致感十足。
這些都是王俊羽的匠心之作。把白瓷變成工藝品,絕不是把創意圖案畫上去這么簡單。“如果創意不能和器具有機結合,設計就是空談。”王俊羽說。為了使不同形狀的陶瓷器具與特色的創意圖案完美結合,王俊羽經常在白瓷存放庫里一待就是半天,反復把玩不同形狀的白瓷胎,琢磨其適配什么樣的文化元素,有時候一琢磨就是一宿。“這些精美陶瓷的創意大多是在夜里萌發出來的。”王俊羽坦言,他把精力專注于產品的品質、工藝等方面。
在制作“繁花”時,由于掌握不好材料和窯爐溫度的匹配度,陶瓷畫面經常被燒裂。王俊羽一次次守在窯爐前,一遍遍修改方案。他根據陶瓷器型的變化,嘗試運用不同純度的金線條勾勒在瓷胎上,最終摸索出“金”的合適比例后燒制成功。
為了解產品銷售情況和市場需求,王俊羽經常到其他陶瓷產地深入調研,及時調整自己的設計方向和策略。“‘金色森林’和‘繁花’兩款陶瓷器具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熱捧。”李楊說,去年年底,他們把庫存的幾百套白瓷胎都用來燒制這兩款產品,上市僅兩個月就賣完了。
此后他們更加大膽嘗試,又制作了多種兼具藝術性、裝飾性和實用性的新品,都得到市場的熱烈響應。目前,博玉公司陶瓷產品已遠銷法國、英國、俄羅斯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新產品銷售比例不斷攀升,王俊羽也于2023年成為公司副總經理。
陶瓷創新,創意不能枯竭。在王俊羽的設計室、制作間,處處可見陶瓷工藝、國學、美學和歷史等書籍,他還從網上下載許多相關音頻資料,保證在不方便閱讀時學習不間斷。
王俊羽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設計廣闊無邊,需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只有將知識內化于心,才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王俊羽說。
傳承薪火
“用陶瓷講述東方美學故事”,這是在河北省首屆陶瓷職業技能大賽中,評委對“骨質瓷山水加濕器”作品的評價。作品的作者是王俊羽和閆海龍。自此,閆海龍有幸躋身本次大賽的陶瓷產品設計師十強。
這個作品的“誕生”不易,過程令閆海龍難忘。
在陶瓷行業,陶瓷藝術與技術有著緊密的共生關系。王俊羽和閆海龍就是這種關系的“最佳拍檔”。王俊羽擅長設計,構建陶瓷產品的視覺敘事體系,閆海龍則專注材料工藝轉化。“陶瓷從來就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功能與美觀的統一。”王俊羽始終相信“美學即功能”。可做到美與用的統一,談何容易?在“骨質瓷山水加濕器”設計中,王俊羽將動態視覺設計理念引入產品,營造山中霧氣縈繞的意境,這卻給閆海龍在燒制工藝上出了個大難題。
“有志者,事竟成!”面對一次次失敗,王俊羽一遍遍給閆海龍打氣。兩人通過200多次人機工學測試,最終摸索出精準的燒制溫度,使青釉呈現出水墨渲染效果。“俊羽的執著感染了我,是他的一路陪伴和扶持,才讓我堅持下來,在技術上有了質的飛躍。”閆海龍說。
“陶瓷產業要轉型發展,必須為陶瓷行業培養、留住一批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王俊羽說,他想盡己所能,帶出一支年輕團隊。最近,王俊羽正忙著“招兵買馬”,擴充公司的創意設計團隊。
令人欣慰的是,博玉陶瓷文化創業園也在吸引著年輕人。截至目前,這里已有百余家中小陶瓷企業入駐,創業人員500余人,年輕人員占比日益增多。王俊羽積極幫助入駐中小微企業開展創意設計,針對富有創意且深受市場喜愛的陶瓷文化產品,王俊羽攜團隊幫助他們申報專利,助其打開市場銷路。唐山繪逸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表示:“在博玉園區的幫助下,我們公司的員工參加了唐山青年創業創新大賽,目前大家的工業設計能力顯著提升,公司已順利通過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
“我希望以后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讓唐山陶瓷煥發新的生機。”王俊羽的話語飽含著對陶瓷行業的熱愛與期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