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扁鵲文化發祥地”與“160余里太行山”的自然和文化資源
邢臺著力構建太行山文旅康養產業帶
內丘縣扁鵲山下藥香裊裊,游客一同習練八段錦,體驗養生之道;信都區前南峪的萬畝林海中,晨練者在每一次深呼吸中,感受著“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傳遞出的活力;在沙河市王硇景區,紅石板路蜿蜒延伸,兩旁石屋鱗次櫛比,處處是原生態的鄉土氣息;臨城縣蝎子溝的原始森林里,潺潺溪流與啾啾鳥鳴協奏,為旅人洗去疲憊。
邢臺是華夏醫祖扁鵲的生前封地、行醫圣地、逝后安息地,是扁鵲文化的發祥地。近年來,我市深入挖掘“扁鵲文化發祥地”與“160余里太行山”的自然和文化資源,串聯起沙河、內丘、信都、臨城等縣(市、區),聚集71家A級旅游景區,合力打造貫穿南北的太行山文旅康養產業帶,形成多地聯動的康養格局。

↑內丘縣扁鵲山康養度假區。劉繼東攝
(一)品牌引領 打出“扁鵲康養”金名片
清晨天將亮,位于內丘縣扁鵲客棧的觀景臺上,從北京來的趙楚喬沒有像往常一樣查看手機,而是不自覺地做了一次深呼吸。“在這里,你什么都不用做,看著山、呼吸著空氣,這種放松感,在其他地方很少體驗到。”她說。
太行山綿延千里,邢臺何以獨具魅力?答案在于其把自然生態與人文底蘊巧妙融合,打造出一個個鮮明品牌。
我市大力發揮扁鵲中醫藥文化、自然生態等資源優勢,將“扁鵲康養”作為“文化興市”戰略的五張牌之一,大力提升中醫藥康養服務能力,加快推動“康養+旅游+民宿”融合發展。持續打好“扁鵲文化”牌。信都、沙河、臨城、內丘4個縣(市、區)依據自身資源稟賦,發展獨具特色的文旅康養產業。
作為全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百強縣,內丘縣高標準構建健康睡眠、健康飲食、運動養生、文旅休閑4個板塊,推動“文、旅、藥、醫、食、體”多業態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環京津康養助眠產業集聚區,全力叫響“助眠之城,靜養內丘”品牌。
位于信都區的前南峪村把綠色生態與紅色抗大精神緊密結合,走出一條紅綠融合發展新路,打造“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品牌。在此基礎上,信都區引入語荷田園綜合體、云清清功能康養基地等新業態,讓科技感融入傳統山水。
沙河市持續推進自然生態與運動體驗深度融合,高標準打造20公里自行車賽道,形成傳統民居體驗與山地運動健身相結合的特色模式。
臨城縣推出“親水·慢生活”“親子?綠森林”“親近?多健康”康養模式,通過重點項目建設帶動旅游資源開發、基礎設施改善和服務質量提升,讓“山水洞溝養”文旅品牌越擦越亮。
↑內丘縣扁鵲客棧。劉繼東攝
(二)業態融合 “邢襄太行人家”點亮康養體驗
邢侯臺大酒店、抗大培訓基地、云水灣大酒店等地全要素植入中醫康養業態,內丘縣和隱山居民宿巧妙融合邢窯文化,半山云舍民宿保留古寨風貌……散落在太行山古村落間的精品民宿,成為游客停下腳步、安頓身心的溫馨港灣。
今年以來,我市以“特色化培育、品牌化發展、持續化運營”為核心,以太行山“邢襄太行人家”民宿集群為基礎,構建“扁鵲康養”核心IP,形成“一民宿一特色”的格局。一碗本地藥材燉湯、一堂八段錦入門課,已成為許多民宿的“標配”服務。
象外高臥民宿與當地中醫師合作,為有需要的客人提供專業的推拿、艾灸等服務;云階客棧專注服務藝術寫生群體,在房間配備安神助眠的茶飲和床墊;澗石居宿集結合所在區域高負氧離子的環境優勢,推出森林康養助眠和晨起八段錦教學項目;云清清民宿配備AI診脈儀,3分鐘精準把脈,為游客定制睡眠、飲食、運動方案。
從各家民宿的個性化服務,到一場高水平的行業盛會,扁鵲康養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脈絡清晰可見。9月24日,第三屆邢臺市“扁鵲杯”藥膳大賽在內丘縣舉行。全市20個縣(市、區)的53家餐飲企業同臺競技,拿出邢棗仁掛汁肉、陳皮文火牛肉等209道菜品,將特色藥膳打造成邢臺一個新的城市名片。
在邢臺,一夜好眠與一席藥膳令人身心安頓,而一股運動康養的新風尚,也正于青山綠水間悄然興起。
邢臺中太行徒步1號線全程約153公里,以沙河市柴關鄉王硇村為起點,臨城縣趙莊鄉梁家莊村為終點,串聯起沙河市、信都區、內丘縣、臨城縣,途經9個鄉鎮和20余處景區(點)。立足“紅川綠谷”獨特資源,我市在西部山區推出“紅川綠谷 騎行太行”運動品牌,打造抗大騎行線路、前南峪山地越野自行車賽道、內丘環扁鵲湖賽道等精品賽道,持續打造京津冀地區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優選目的地。

↑信都區前南峪村。信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三)產業支撐 全鏈布局夯實康養根基
金秋時節,紅綠相間的果實綴滿枝頭,邢臺太行山區的酸棗迎來豐收。可別小瞧這山野間的尋常果實,它正是“邢棗仁”這一道地藥材的原料,也是觀察邢臺康養產業鏈條的鮮活窗口。酸棗的果肉被制成酸甜可口的酸棗汁;棗仁經過精細加工,變成酸棗仁粉、安神茶等系列康養產品。
圍繞做強中藥材產業帶,我市以內丘縣、信都區為核心,全力推進太行山百里酸棗產業帶建設,致力打造全國最大的酸棗生產、倉儲與加工中心。目前,邢臺酸棗仁年加工量已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成為帶動一方增收致富的“黃金果”。
酸棗產業的蓬勃發展,是邢臺構建太行山文旅康養產業帶的一個生動縮影。截至目前,全市共謀劃638個康養類項目,其中431個已投用,在建129個,儲備78個,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發展態勢積極向好,服務京津冀地區的康養度假勝地正在加速形成。
今麥郎、金沙河等國內食品行業龍頭企業紛紛立足邢臺,研發推出低糖、低脂、符合健康趨勢的新產品。國氏扁鵲中醫藥集團等醫藥企業把酸棗仁、金銀花等藥食同源食材,創新研制成功能性食品,不斷豐富康養產品品類。
內丘縣謀劃打造覆蓋全縣的助眠酒店民宿群,未來3年力爭實現年接待游客能力的大幅躍升。信都區已有39個康養產業項目投入運營,20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并開始著手制定精細化的中醫康養主題旅游線路。沙河市正沿著“康養+古村落+自然”的路徑,推進大坪民宿、湯山八里峽溫泉等新項目。臨城縣則通過微改造、精提升,盤活現有資源,打造能滿足旅居、療愈、研學等多樣化需求的康養空間。
在邢臺,康養不再是概念,而是可觸、可感、可體驗的日常生活方式,吸引著八方來客,在青山綠水間尋得身心的安頓與滋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