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見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
滄州“十四五”發展跑出“加速度”
(記者尹君伊)9月19日,我市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加快建設沿海經濟強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十四五”期間亮眼成績單,“以數為筆”勾勒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不凡歷程。
“十四五”以來,全市上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重點任務推進有力,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全市2024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722.8億元,居全省第三位,年均增速5.6%。
重大發展戰略縱深推進。“十四五”期間,全市堅定不移推動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累計簽約京津項目329個,引進落地央企二三級子公司54個,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等標志性項目落地;全方位服務對接雄安新區,雄安自貿區滄州聯動創新區建設有序推進,“區港通”模式實現實體運行。堅定不移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黃驊港由地區性重要港口上升為國家沿海主要港口,截至2024年底已有生產性泊位46個,打通京津冀至美國西海岸的最快海運通道,內外貿集裝箱航線拓展到20條,內陸港總數達到16個,“十四五”期間年貨物吞吐量均突破3億噸,連續六年保持“北煤南運”港口吞吐量第一,成為全國首個煤炭碼頭零碳試點項目。堅定不移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搭建四個國家級研發平臺,“滄州旱堿麥”區域公用品牌獲批,2024年鹽堿地全產業鏈產值達136億元,成為全國聞名的旱堿麥產業集聚區。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十四五”以來,全市多元化創新平臺載體加速搭建,省燕趙綠色化工實驗室建設有序推進,省膜產業技術研究院全面建成,截至2024年底,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218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573家,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企業699家、“小巨人”企業50家。產業集群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市有25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數量全省第一;泊頭綠色鑄造、河間再制造2個集群成功躋身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居全省第三;綠色化工和管道裝備兩大主導產業健康發展,2024年營收分別為2505.7億元和1950.2億元。現代物流業支撐作用持續增強,成功入選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港口型物流樞紐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成功加入晉冀魯豫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建設;2024年,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雙雙躋身全國50強。
城鄉融合發展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逐步筑牢,石衡滄港城際鐵路、雄商高鐵、津濰高鐵開工建設,曲港高速公路肅寧互通至京臺高速段、邯港高速公路衡水滄州界至國道205段建成。新型基礎設施持續建強,新建基站10000余座,5G網絡實現省級以上產業園區全覆蓋,截至2024年底,全市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918萬千瓦,占全市電力總裝機規模的63.5%,大幅超越火電裝機規模。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主城區打通102條斷頭路;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對外開放,南川老街入選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鄉村振興推進有力,建成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7個,省級和美鄉村1116個,省級和美鄉村重點村134個。
民生福祉水平持續增進。“十四五”以來全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2024年全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257天,較2020年增加6天;全市18個國省考斷面全部達標,近岸海域5個國控點位水質均為優良;南大港候鳥棲息地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滄州成為全省首個“雙世界遺產”之城。穩就業促增收體系逐步健全,重點群體就業攻堅行動多點突破成果豐碩,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十四五”期間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9.3萬人。教育現代化進程快速推進,“十四五”期間投入教育經費804億元,完成95所中小學校義務教育擴容提質,職業教育園區一期三所學校招生運營。健康滄州行動扎實推進,醫療救治體系能力全面提升,2024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34.34%。
改革開放活力加速釋放。“十四五”期間,全市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滄州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第三批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全國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城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我市被列為全國統一企業開辦平臺國家級試點,建成全省首個企業開辦“云幫辦”服務平臺,九類高頻準營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對外開放平臺持續發力,連續舉辦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成功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商企業達258家,滄州黃驊港中歐國際貨運班列成功開通。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