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 牛笑 劉笑男
蘆葦收割季即將到來,如何賦予蘆葦高附加值,又兼顧環境效益?9月20日,在雄安新區舉辦的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創新成果展覽會上,一款名為“葦筑新生-雄安生態建筑系統”的展品讓白洋淀的蘆葦煥發新生。
展臺上,只見許多粗細均勻的金黃色蘆葦稈排列整齊,用鋼絲緊緊捆在一起,被切割成頗為規整的長方體,絲毫不見平日里淀邊自由生長的模樣。這樣的數根蘆葦組成的長方體,就成了可以作為屋頂、墻壁的建筑材料。

展臺上的葦筑新生-雄安生態建筑系統。長城網·冀云客戶端牛笑 攝
將蘆葦作為建筑材料,首先要揚長避短。蘆葦本身重量輕,這款產品的設計生產方——任丘市兆龍蘆工藝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兆龍蘆葦”)的董事長李建光告訴記者:“這款產品的核心專利技術,就是在捆綁和加固蘆葦時使用特殊的結構和技法,使其更加堅固,足以抵御12級臺風。也是因為蘆葦輕量化的特點,讓它作為建筑材料時,具備了較好的抗震表現,能通過8度抗震測試。”
同時,這款展品利用“蘆葦表面包裹無機納米防火層”復合技術,使其防火等級達到B級,克服了蘆葦易燃易腐的風險。除此之外,蘆葦中空的結構,可以自動調節室溫,讓“蘆葦房”成為“會呼吸的建筑”。
李建光告訴記者:“我們的蘆葦材料已經在2024年中國四川成都國際園藝博覽會亮過相,并且出口到了17個國家,法國某奢侈品品牌門店就曾大規模使用我們生產的蘆葦墻體進行裝修。”

用作建筑裝飾的蘆葦墻體材料。受訪者供圖
除了做成建筑材料,兆龍蘆葦還為一些國際奢侈品品牌制作產品。建筑材料加工剩下的邊角料,在我國西北等地也頗受歡迎,采訪的同時,李建光就收到了來自內蒙古的訂單,他告訴記者:“做建筑材料剩下的蘆葦料,放在西北地區的高速鐵路、公路兩邊,防風固沙效果特別好。”
“每噸蘆葦的原料價格在1200元至2000元左右,做成建筑材料,就拿中端產品來說,價格能翻20倍。”從蘆葦收割到加工,兆龍蘆葦已經帶動其所在的淀邊村——七間房鄉梁溝二村及周邊200人左右就業。
“白洋淀有多少蘆葦?”聽了李建光的介紹,不少逛展的觀眾對白洋淀的蘆葦產生興趣。“白洋淀可是有12萬畝蘆葦地呢!1畝就能產12噸蘆葦。”李建光介紹。“以我們目前的產能,這蘆葦可是用不盡。”
除了“經濟賬”,李建光還給記者算了筆“生態賬”。與水泥、鋼材等傳統的建筑材料相比,碳排放大大降低,蘆葦從種植時的吸碳,到收割、生產成墻體,最終直到拆除,全周期固碳可達到35千克每平方米。裝配過程中,“蘆葦房”使用零膠黏劑使用工藝,采用物理熱壓成型,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趨近0。
20日晚,第六屆金蘆葦獎比賽結果揭曉,這件來自雄安的作品獲得優秀設計獎。“我們參加金蘆葦獎,也是想從白洋淀出發,讓世界看到這里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之美。”李建光說道。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