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有這么一位戰士,13歲參加兒童團投身抗日活動,16歲擔任村爆炸組組長,活躍在平漢鐵路沿線,多次炸毀日軍火車,聞風喪膽的日軍甚至懸賞三百萬元企圖活捉他。他,就是爆炸英雄李混子。
新樂市北李家莊村村監會主任李增群:“這個小院是李混子造雷舊址。李混子在我們這一片是相當有名,他這個爆破組給敵人造成了重大的傷亡,為抗日做出了巨大貢獻。”
八十多年前,出身貧苦的李混子就在這座青磚白墻、紙窗木梁的小院里,拆炸彈、做實驗、造地雷。1943年,為配合反掃蕩,李混子帶領爆炸組在平漢鐵路上巧妙埋設地雷,成功炸毀一列滿載日軍物資的火車,車頭被炸得七零八落,7名押車的日本兵也當場斃命。這一戰,讓李混子和他的爆炸組聲名遠揚,也讓日寇聞風喪膽。此后,他們的身影活躍在鐵路沿線,一次次給予敵人沉重打擊,使日軍在這一帶的交通一度陷于癱瘓。
新樂市北李家莊村原村支書李同保:“老百姓夸他,說李混子有本事,膽兒大。日本人怕他,炸那個火車頭炸了12節,車廂48節,敵偽軍228人。”
河北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研究員姚志軍:“當時冀中地區的領導人評價,李混子的爆炸組就頂一個強大的部隊,但是不幸的是,李混子因一次意外事故犧牲,后來冀中軍區組織開展了培養千千萬萬個李混子式的爆炸英雄這樣的重大活動。”
如今,硝煙早已散去,但李混子和民兵爆炸小組的故事,卻永遠銘刻在這片土地上,成為了民族精神的不朽豐碑。
文 案:趙嬌瑩
配 音:耿 佳
攝 像:馬 寧 路欽淋
后 期:宋霈雯
海 報:宋霈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